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放在旋转圆台上,动摩擦因数均为μ,A的质量是2m,B和C的质量均为m,A、B离轴为R,C离轴为2R.当圆台旋转时,则 ( )
A.若A、B、C均未滑动,则C的向心加速度最大
B.若A、B、C均未滑动,则B的摩擦力最小
C.当圆台转速增大时,B比A先滑动
D.圆台转速增大时,C比B先滑动
如图所示,长度为2 m、质量为1 kg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木块质量也为1 kg(可视为质点),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要使木块在木板上从左端滑向右端而不至滑落,则木块的初速度不能超过:
| A.1 m/s | B.2 m/s | C.4 m/s | D.8 m/s |
质点沿x轴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位置坐标x随时间t变化的函数规律为x =" 8t" - 2t2。则质点从t = 0时刻开始计时,再经过多长时间其速度大小为4 m/s。
| A.1 s | B.2 s | C.4 s | D.8 s |
下列关于曲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运动一定是变加速运动,其速度的大小、方向均发生变化 |
| B.曲线运动可能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可以恒定 |
|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的大小一定大于相应时间内的路程 |
| D.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一定能做曲线运动 |
一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一小段时间后突然受一恒定水平向右的风力的影响,但着地前一段时间风突然停止,则其运动的轨迹可能是图中的哪一个:
科学家关于物体运动的研究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即力是改变运动的原因 |
| 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如果物体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
| C.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
| D.牛顿认为,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