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俭,字仲宝,琅琊临沂人也。幼有神彩,专心笃学,手不释卷。丹阳尹袁粲闻其名,言之于明帝,尚阳羡公主,拜驸马都尉。帝以俭嫡母武康公主同太初巫蛊事,不可以为妇姑,欲开冢离葬。俭因人自陈密以死请故事不行。母忧,服阕为司徒右长史。《晋令》,公府长史著朝服,宋大明以来著朱衣。俭上言宜复旧,时议不许。
俭察太祖雄异,先于领府衣裾,太祖为太尉,引为右长史,恩礼隆密,专见任用。转左长史。及太傅之授俭所唱也。少有宰相之志物议咸相推许。时大典将行,俭为佐命,礼仪诏策,皆出于俭,褚渊唯为禅诏文,使俭参治之。
上坏宋明帝紫极殿,以材柱起宣阳门。俭与褚渊及叔父僧虔连名上表,谏曰:“臣闻德者身之基,俭者德之舆。春台将立,晋卿秉议;北宫肇构,汉臣尽规。彼二君者,或列国常侯,或守文中主,尚使谏诤在义即悦,况陛下圣哲应期。臣等职司隆重,敢藉前诰,窃乃有心!”上手诏酬纳。
宋世外六门设竹篱,是年初,有发白虎樽者,言“白门三重关,竹篱穿不完”。上感其言,改立都墙。俭又谏,上答曰:“吾欲令后世无以加也。”朝廷初基,制度草创,俭识旧事,问无不答。
上曲宴群臣数人,各使效伎艺。褚渊弹琵琶,王僧虔弹琴,沈文季歌《子夜》,张敬儿舞,王敬则拍张。俭曰:“臣无所解,唯知诵书。”因跪上前诵相如《封禅书》。上笑曰:“此盛德之事,吾何以堪之!”
先是诏俭三日一还朝,尚书令史出外谘事,上以往来烦数,复诏俭还尚书下省,月听十日出外。俭启求解选,不许。其年疾,上亲临视。薨,年三十八。
吏部尚书王晏启及俭丧,上答曰:“俭年德富盛志用方隆岂意暴疾不展救护便为异世奄忽如此痛酷弥深!葬礼依故太宰文简公褚渊故事。”
(节选自《南齐书·王俭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阳羡公主尚:娶公主为妻
B.为右长史引:引荐
C.各使伎艺效:仿效
D.帝俭嫡母武康公主同太初巫蛊事以:因为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王俭勇于直谏的一组是(    )
①俭与褚渊及叔父僧虔连名上表 ②俭上言宜复旧,时议不许 ③褚渊唯为禅诏文,使俭参治之 ④臣等职司隆重,敢藉前诰 ⑤吾欲令后世无以加也 ⑥臣无所解,唯知诵书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俭幼时便专心笃学,袁粲闻知他的名声,便说给宋明帝,明帝便把阳羡公主许配给他。
B.王俭的嫡母武康公主参与了太初年间的巫蛊事件,王俭“密以死请”,让母亲十分担心。
C.皇上举行私宴招待大臣,褚渊等都表演了自己的特长,王俭则背诵了《封禅书》。
D.王俭生病时,皇上亲临探视;他去世后,其葬礼比照太宰褚渊的先例办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第后面题
范雍,字伯纯,世家太原。雍中进士第,为洛阳县主簿。累官殿中丞。环、原州属羌扰边,以雍安抚使。建言:“属羌因罪罚羊者,旧输钱,而比年责使出羊,羌人颇以为患。请输钱如旧,罪轻者以汉法赎金。”从之。迁右谏议大夫。
雍在京东时,平滑州水患。以劳加龙图阁直学士。明年,拜枢密副使。丁母忧,起复,迁给事中。玉清昭应宫灾,章献太后泣对大臣曰:“先帝竭力成此宫,一夕延燎几尽,惟一二小殿存尔。”雍抗言曰:“不若悉之也。先朝此竭天下之力,为灰烬,非出人意;如因其所存,又将葺之,则民不堪命,非所以畏天戒也。”时王曾亦止之,遂诏勿葺。迁尚书礼部侍郎。
太后崩,罢为户部侍郎。陈安边六事,又请于天雄军聚甲兵以备河北,于永兴军、河中府益募土兵备陕西,即泾原、环庆有警,河中援之。
既而元昊反,拜振武军节度使。因言:“延州最当贼冲,地阔而砦栅疏,近者百里,远者二百里,土兵寡弱,又无宿将为用,而贼出入此,请益师。”不报。元昊先遣人通款雍,雍信之,不设备。一日,引兵数万破金明砦,乘胜至城下。大将石元孙领兵出境,守城者才数百人。雍召刘平于庆州,平帅师来援,合元孙兵与贼夜战三川口,大败,平、元孙皆贼所执。雍闭门坚守,会夜大雪,贼解去,城得不陷。左迁户部侍郎。居一岁,复吏部侍郎。
雍为治尚恕,好谋少成。在陕西,尝请于商、虢置监铸铁钱,后不可行;又括诸路牛以兴营田,亦随废。颇知人,喜荐士,后多至公卿者。狄青为小校时,坐法当斩,雍贷之。
初完永兴城或言其非便诏止其役雍匿诏而趣成之。明年,贼犯定川,邠、岐之间皆恐,永兴独不忧寇。又迁礼部尚书,卒。赠太子太师,谥忠献。
(选自《宋史》卷二百八十八列传第四十七,有删节)
注:①土兵,宋代设于西北边境及广南两路的地方性兵种,亦称土军。
②砦同“寨”。守卫用的栅栏、营垒。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不若悉之也焚烧
B.为灰烬迅速
C.又无宿将为用经验丰富的老将
D.大将石元孙领兵出境会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先朝此竭天下之力河中府益募土兵备陕西
B.好谋少成永兴独不忧寇
C.以雍安抚使平、元孙皆贼所执
D.而贼出入此元昊先遣人通款

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完永兴城/或言其非便/诏止其役/雍匿诏而趣成之
B.初/完永兴城/或言其非/便诏止其役/雍匿诏而趣成之。
C.初完永兴城/或言其非/便诏止其役/雍匿诏而趣/成之。
D.初完永兴城/或言其非便/诏止其役/雍匿诏而趣/成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雍历任多个官职,从属于环州、原州两地的羌人侵扰边境,范雍找到问题的所在,朝廷也听从了他的建议,后来他还消除了滑州水涝的灾害。
B.玉清昭应宫遭遇火灾,章献太后很伤心,有心想重新修葺宫殿,但遭到了范雍的反对,当时丞相王曾也制止修葺,于是皇帝下诏不要修葺。
C.范雍能鉴察人,喜欢推荐贤士。他曾建议聚集铠甲兵械和增加招募土兵来增强抵御力,但没被朝廷重视。曾经请求商、虢两地置监铸造铁钱也没有执行下去。
D.李元昊谋反,先派遣人和范雍通和言好,范雍相信他,不设防备,后来李元昊突然攻破金明砦,范雍向刘平求救,虽遭受惨重的失败,但城池并没有被攻陷。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翻译下列句子。
①丁母忧,起复,迁给事中。
②狄青为小校时,坐法当斩,雍贷之。
(2)从文中找出两个能表现范雍有预见性的例子。(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的划线处断句。(限划8处)(4分)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论语·子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6分,每小题3分)
养 晦 堂 记
曾国藩
凡民有血气之性,翘然而思有以上人。恶卑而就高,恶贫而富,恶寂寂而思赫赫之名。此世人之恒情。而凡民之中有君子人,率常终身幽默,暗然退藏。彼岂与人异性?诚见乎其大,而知众人所争者之不足深较也。
盖《论语》载,齐景公有马千驷,曾不得与首阳饿莩挈论短长矣。余尝即其说推之,自秦汉以来,迄于今日,达官贵人,何可胜数?当其高据势要,雍容进止,自以为材智人万万。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无以异也。而其间又有功业文学猎取浮名者,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亦无以甚异也。然则今日之处高位而获浮名者,自谓辞晦而居显,泰然自处于高明。曾不知其与眼前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之营营者将同归于澌尽,而毫毛无以少异。岂不哀哉!
吾友刘君孟容,湛默而严恭,好道而寡欲。自其壮岁则已泊然而外富贵矣。既而察物观变,又能外乎名誉。于是名其所居曰“养晦堂”,而以书抵国藩之记。
昔周之末世,庄生闵天下之士湛于势利,汩于毁誉,故为书戒人以暗默自藏,如所称董梧、宜僚、壶子之伦,三致意焉。而扬雄亦称:“炎炎者灭,隆隆者绝。高明之家,鬼瞰其室。”君子之道,自得于中,而外无所求。饥冻不足于事畜而无怨;举世不见知而无闷。自以为晦,天下之至光明也。若夫奔命于烜赫之途,一旦事尽意索,求如寻常穷约之人而不可得,乌睹可谓焜耀者哉?余为陈所以,坚孟容之志;后之君子,亦观省焉。
【注】①翘然:翘,音qiáo,翘然,意气饱满的样子。②厮役贱卒、污行贾竖:现犹称奴仆、差役、贪(坏)官、奸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恶贫而富觊:希望得到。
B.自以为材智人万万加:多。
C.将同归于澌尽行:将要。
D.余为陈所以备:详尽。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翘然而思有以上人抢榆枋而止,时不至
B.而凡民之中有君子人太子及宾客知其事
C.而以书抵国藩之记于是秦王不怿,一击缶
D.坚孟容之志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把第一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诚见乎其大,而知众人所争者之不足深较也。(4分)
(2)饥冻不足于事畜而无怨;举世不见知而无闷。
第一卷文言文中,作者曾国藩对后代的君子在为人处世方面有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5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春日耕者
苏 辙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
纷纭政令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注]①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②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
请对颈联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张邦昌,字子能,永静军东光人也。
钦宗即位,拜少宰。金人犯京师,朝廷议割三镇,俾邦昌为于金以求成。邦昌力主和议,不意身自为质,及行,乃钦宗署御批无变割地议,不许。明年春,金营文书来,令推异姓堪为人主者从军前备礼册命。留守孙傅等表请立赵氏。金人怒,劫傅等召百官杂议,众莫敢出声,相视久之,乃曰:“今日当勉强应命,举在军前者一人。”尚书员外郎宋齐愈书“张邦昌”三字示之,遂定议。王时雍时为留守,再集百官诣秘书省,至即闭省门,以兵环之,谕众以立邦昌,众意唯唯。邦昌始欲引决,或曰:“相公不前死城外,今欲涂炭一城耶?”邦昌北向拜舞受册,即伪位,僭号大楚。时雍率百官遽拜,邦昌但东面拱立。是日,风霾,日晕无光。百官惨沮,邦昌亦变色。见百官称“予”,手诏曰“手书”。独时雍每言事邦昌前,辄称“臣启陛下”,邦昌斥之。
金人将退师,邦昌诣金营祖别,起居悉如常仪,士庶观者无不感怆。金师既还,邦昌降手书赦天下。吕好问谓邦昌曰:“人情归公者,劫于金人之威耳,金人既去,能复有今日乎?康王居外久,众所归心,曷不推戴之?”邦昌从之,乃遣蒋师愈赍书于康王自陈:“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王询师愈等,具知所由,乃报书邦昌。书既下,中外大说。
王即皇帝位,相李纲。纲上书极论:“国破而之以为利,君辱而攘之以为荣。建邦四十余日,逮金人之既退,方降赦以收恩。是宜诸市朝,以为乱臣贼子之戒。”又力言:“邦昌已僭逆,岂可留之朝廷,使道路目为故天子哉?”高宗乃诏数邦昌罪,赐死潭州。
(删节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三十四》)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俾邦昌为于金以求成质:人质。
B.乃钦宗署御批无变割地议要:请求。
C.国破而之以为利资:借助。
D.是宜诸市朝肆:陈列。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邦昌“僭逆”的一组是
①不意身自为质②邦昌但东面拱立
③谕众以立邦昌④见百官称“予”
⑤邦昌降手书赦天下⑥使道路目为故天子哉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人要求推举张邦昌为新君主时,百官想法不同。留守孙傅等人想立姓赵的人,其他人则想从战场上举荐一人敷衍了事。
B.张邦昌即伪位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一开始他还想以死抗争,但后来在别人劝说下为了保全一城人的性命而被迫服从即位。
C.金人退兵时,张邦昌做出了令很多人感慨悲伤的事情。他到金人营中举行了祭祀路神的送别仪式,还按照天子礼仪行事。
D.李纲的进言对宋高宗处死张邦昌起了重要作用。李纲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张邦昌行事的性质和危害,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情归公者,劫于金人之威耳,金人既去,能复有今日乎?
(2)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