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2年至今,欧洲的一体化不断发展,它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这里的“整体利益”是指( )。
A.社会稳定、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高 |
B.共同的农业政策和稳定的货币体系 |
C.健全的共同市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
D.稳定的货币体系与健全的共同市场 |
《九国公约》的下列哪项规定最能反映这次会议上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意图 ( )
A.维护中国之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
B.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权,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 |
C.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 |
D.施用各种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
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它从一个处于亚洲文明边缘的小国,实现了“脱亚入欧”的历史转折。这里的“脱亚入欧”是指( )
A.从亚洲边缘小国跻身于世界强国 | B.从东方国家演变为西方国家 |
C.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 D.从亚洲脱离并加入欧洲同盟 |
维新运动留下的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主要包括( )
①解放思想 ②建立社团 ③兴办学堂 ④创办报刊 ⑤提倡女学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
从促进近代化的角度看,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
A.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 |
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C.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 |
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国首相俾斯麦对人说:“二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A.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 B.寻找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历史原因 |
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 D.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