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表示,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中国和东盟国家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享誉世界的辉煌文明,为中国和东盟国家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提供了重要文化基础。这告诉我们
A.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
B.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
C.中国和东盟文化都是薪火相传,源远流长 |
D.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那些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也成为一种必然。这里所蕴含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必须适应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 |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
C.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 |
D.上层建筑推动经济基础变革 |
传统能源汽车便于人们使用但由于其污染正在受到限制,而新能源汽车低污染但由于充电不方便等尚未完全被人们所接纳。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要有一个渐进过程。这说明
A.新事物的成长是一个从被拒绝到被接纳的过程 |
B.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
C.事物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事物的质变和飞跃 |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废不了整个人生。”这启示我们
A.次要矛盾影响着事物的发展 |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C.要把握事物的主流和方向 |
D.抓住问题的关键就能促进事物发展 |
在生物防治过程中,并不是每种害虫都能找到天敌,也不是每种害虫天敌都适合批量化生产。这说明
A.人们很难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B.主客观条件制约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
C.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是有限的 |
D.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科研人员通过长期野外观察与研究,培育出害虫天敌,以工厂化繁育方式批量生产,以虫治虫,实现生物防治,维护森林健康。这一做法
A.把握了联系的普遍性 | B.正确把握了联系的客观性 |
C.注重了联系的复杂性 | D.利用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