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曾设计了从“军政”“训政”再到“宪政”的建国方略。国民党“训政”时期开始的标志是( )
A.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 |
B.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 |
C.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 |
D.国民党二届六中全会 |
二战时,罗斯福表示:“我不想让美国在战后承担重建法国、意大利和巴尔干各国的重任。 ……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他的意思是
A.美国将放弃在欧洲的利益 | B.法意等国应自主完成重建 |
C.欧洲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平 | D.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 |
《现代与传统》指出:“19世纪70年代以后的一些岭南人,成了无愧于时代的文化巨子……在鸦片战争结束半个世纪以后,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一颗颗启明星在岭南的地平线上接连升起。”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岭南地区
A.洋务运动的兴起 | B.教育文化事业的突飞猛进 |
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较早 | D.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 |
孟德斯鸠说:“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下列观点中与材料一致的是
A.“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
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
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
D.“自然法是正当的理性准则” |
在上海世博会的意大利馆内展出了著名画家米开朗琪罗的两幅杰作《水果篮》和《捧果篮的男孩》,这位画家曾宣称“画一个苹果和画一位圣母具有同等的价值”。这些画与传统绘画的本质区别在于
A.不再是以宗教人物作为题材 |
B.体现生命的真实而非神 |
C.反映资产阶级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
D.借以对黑暗社会的批判 |
有学者说:“我们可以把20世纪看成对现代社会结构弊病的反思以及对其价值系统的怀疑。”下列事件属于“反思和怀疑”的有
①俄国十月革命②罗斯福新政
③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④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