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共16分)
(一)唐雎不辱使命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日:“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衩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请广于君 ②长跪而谢之 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列举三个“士”的事例,他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言默戒杨时
邻之人有鸡夜鸣,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日:“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恶其不祥()②或旦而不鸣()
③故书之以为言默戒()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下面各项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
A.无鲜肥滋味之享 | B.弗之怠 |
C.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 D.当余之从师也 |
将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③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北宋文莹的《食粥心安》一文,完成后面小题。(14分)
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①。日煮粥一釜②,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早晚取其二,断齑③数十茎啖④之。留守⑤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子曰:“大人⑥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享盛馔⑦,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注释】①南都书舍:当时著名的书院。 ②釜(fǔ):锅。③齑jī:腌菜。④啖(dàn):吃。⑤留守:官职名称。⑥大人:指自己的父亲。⑦馔(zhuàn):饭菜。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日煮粥一釜()②既而悉败矣( )
③大人闻汝清苦( )④遗以食物(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范仲淹置之
A.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 B.不以木为之者 (《活板》) |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 D.录毕,走送之 (《送东阳马生序》)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盖 食 粥 安 已 久翻译下列句子。(4分)(1) 归告其父,馈以佳肴。(2分)(2)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2分)
阅读上文,说说范仲淹为什么不要馈赠?(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口技》与《虞初续志郭猫儿》比较阅读
【甲】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选自《口技》
【乙】扬州郭猫儿,善口技。庚申(清康熙19年),余在扬州,一友挟(邀请,偕同)猫儿同至寓。比(及至)唤酒酣,郭起请奏藻技(小技,客气说法)。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久之,无声。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牵猪矣。”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燖(xún,用热水烫后去毛)剥声,历历不爽(清清楚楚,没有差错)也。父又谓子曰:“天已明,可卖矣。”闻肉上案声,即闻有买卖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正在纷纷争闻不已,砉(huā 拟声词,哗的一声)然一声,四座俱寂。(节选自《虞初续志 郭猫儿》)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满坐寂然(2)俄闻父呼其子曰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2)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请用简明的话分别概括【甲】【乙】两文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请比较【甲】【乙】两文在写法上的不同点
(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议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朝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朗读下面的文言句子,语气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 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
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B.![]() |
C.![]() |
D.![]()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⑵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喻治国安邦之道,向齐王进谏,终使齐国大治。 |
B.齐王下令号召“群臣吏民”都来提意见,可见古代的平民老百姓是可以参与政治的。 |
C.齐威王纳谏结果是提高了齐国的威望,赢得了很多诸侯的尊敬。 |
D.邹忌在比美中颇有自知之明,他怀疑妻、妾、客同声肯定他比徐公美是一种阿谀,由此悟出治国道理。 |
译句:
⑴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
⑵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
⑶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