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
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
和
可发生如下反应:
,某学生做了3次该实验(每次均充分反应),反应前
和
的质量和都是l0克.有关实验数据见右表,
的比值可能为
序号 |
反应前 的质量 |
反应前 的质量 |
反应后 的质量 |
① |
10 |
2 |
6 |
② |
4 |
8 |
6 |
③ |
|
|
9 |
A. |
|
B. |
|
C. |
|
D. |
|
下图所示对比实验主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
A. |
氧气 |
B. |
可燃物 |
C. |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
D. |
以上都是 |
"干水"是以二氧化硅为外壳包裹了水滴的物质.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是普通水的3倍多.它能加快氢和顺丁烯二酸之间的反应。下刊叙述错误的是
A. |
"干水"中水的组成发生了变化 |
B. |
"干水"中的水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
C. |
"干水"的应用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
D. |
"干水"是氢和顺丁烯二酸反应的催化剂 |
在过滤、蒸发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过程中均需使用的仪器是()
A. |
酒精灯 |
B. |
玻璃棒 |
C. |
量筒 |
D. |
蒸发皿 |
下表是几种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据此判断在空气中最易爆炸的是
A. |
|
B. |
|
C. |
|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