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5日至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据此回答小题。习近平在参加西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加快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下列做法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的是( )
①尊重民族间的差异,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②保障民族地区的人大、政府、法院等自治机关更好地行使自治权
③反对国际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干涉我国内政
④在民族区、民族州、民族乡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② |
李克强在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被一名人大代表打断了发言。李克强微笑鼓励代表直陈建言,并带头为他鼓掌。对此下列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
①人大代表行使监督权
②人大代表充分行使审议权
③人大代表的履职意识进一步提高
④人大代表行使质询权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近年来无论是中日关系的发展,还是中美关系的改善,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如某些的评论家所言:“关系的发展会是行一步,停一停,不会像高速公路上的汽车般全速前进。”这表明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
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 道路是曲折的 | D.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会一蹴而就 |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十一五”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认真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为后十年顺利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回答问题
“十一五”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我后十年顺利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说明
A.要重视量的积累 B.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C.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 D,只要有量变,就必然发生质变我们之所以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因为
A.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 B.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 |
C.外因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 D.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
新华网东京3月12日电 (记者蓝建中)日本东北地区太平洋海域11日下午发生里氏8.8级的巨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几乎袭击了日本列岛太平洋沿岸的所有地区。专家认为,海啸规模如此之大原因有二,一是地震本身规模大且震源浅,二是震源所在海域海岸地形特殊,放大了海啸能量。但目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A.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应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 |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
C.地震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并无规律可循 |
D.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到地震的发生 |
“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A.实践![]() |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C.认识是实践的惟一来源 | 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
传统理论认为水稻、小麦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而袁隆平等科学家在实践中观察到的现象与此不符,于是大胆创新,反复试验并成功培育出三系杂交稻。这说明
A.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有重大指导意义 | B.理论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
C.真理随着时间的发展会逐渐丧失合理性 | D.通过实践总会发现以往认识中的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