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两会”期间,央视启动“小撒探会—2013我的幸福计划活动”,汇集网友的“幸福计划”,将百姓朴素的幸福心愿带到两会上求解问题。探寻“提升老百姓幸福感”的办法举措。以下为部分网民的幸福公式。
网民“难得一笑”:2013+有房有车+环境优美+心情愉悦=幸福
网民“劳动致富”:2013+找到工作+涨工资+不拖欠=幸福
网民“天天美食”:2013+物价适宜+放心餐桌=幸福
网民“杞人忧天”:2013+健康平安+地球还在=幸福
材料二 改革开放30多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创造了“中国式的发展速度”,人们的幸福感得到不断提升,但也正遭遇着“中国式的发展难题”:从“转型之难”到收入“分配不平”;从“城乡二元”结构到道德困境;从各阶层利益博弈加剧到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破解“中国式难题”正成为国人关注的时代课题。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为政府创造条件实现网民“心中的幸福”提出合理化建议。(15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破解“中国式发展难题”?(12分)
据测算,我国老年人口2025 年将突破3亿,2033年将突破4亿,老龄化已经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给老龄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挑战,并且老年人权益保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在法律制度上进一步完善。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老龄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积累了丰畜的经验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总结实践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对1996年制定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作了全面修改,2013年7月l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简称新老法)正式施行。
根据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我国修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过程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材料一:
表一:2014年1月全国北京、上海、广州等74个城市空气质量级别分布
级 别 |
良 |
轻度污染 |
中度污染 |
重度污染 |
严重污染 |
比例(%) |
34.7 |
26.8 |
14.4 |
16.2 |
5.0 |
表二:2014年1月PM2.5人为排放源
排放源 |
工业生产 |
机动车尾气 |
生活燃煤、燃油 |
道路扬尘 |
燃烧垃圾 |
其他 |
比例(%) |
38.0 |
25.0 |
15.0 |
10.0 |
7.0 |
5 |
材料二:2014年3月12日,全国政协委员成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治理雾霾是全民责任,不能全怪政府,不能把一切责任都交给政府”。治理“雾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不是环保一个部门就能管得了的事,尾气排放不达标、建筑工地扬尘污染、落后产能企业废气排放,城市道路拥堵、秸秆焚烧等等,这些问题需要不同部门进行监管;也不是几个人能做得了的事,需要我们同心合力,多管齐下。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才能完成治理雾霾这一系统工程?
材料一:2013年12月,一场罕见的大范围雾霾笼罩着中国,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的主要“元凶”有:高空较强的“大气颗粒物”污染传送、地区较多的人为排放“二次污染”、机动车尾气和北方冬季燃煤采暖。天气因素是触发和加剧雾霾影响的直接因素,但根本因素是持续的污染物排放,其排放总量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专家认为:治理雾霾要把已有的高污染工业排放量降下,要以更大的力度推进经济转型、能结构调整。
材料二:在此次雾霾天气中,10个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有4个属于江苏省,为此江苏省人大代表在广泛征集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加快出台《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议案”。省人大常委会收到该议案后,组织相关委员会随即进行调研,考察了大气环境质量检测等设施和施工现场。江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将《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列入立法计划,在立法过程中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召开论证会和听证会。
(1)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国家应如何解决材料一中存在的问题
(2)结合材料二,谈谈人大和人大代表在治理空气污染过程中应如何发挥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变动着的价格通过改变成本和收益引导人们的经济行为。由于少数公共物品(如生产生活用水、电力、燃气、公交等)和公共服务关系国计民生,完全由市场调节会造成诸多弊端,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它们的价格一般由政府制定。
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行使公共物品定价权力时,政府应如何提高决策的权威和公信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全面深化改革议题确定后,在中央政治局常委领导下成立文件起草组,进行全会《决定》起草工作。在将近7个月的时间里,文件起草组广泛征求意见,开展专题论证,进行调查研究,反复讨论修改。期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3次、中央政治局会议2次分别审议《决定》,《决定(征求意见稿)》还专门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
运用政党制度的知识,分析《决定》起草过程体现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