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对A、B两种物质进行了探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下图所示的图像.由图可知( )
A、A的密度大 B、B的密度大
C、两者一样大 D、无法判断
对下列图中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收热量 |
B.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放出热量 |
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 |
D.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吸收热量 |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以下估测中明显不符合实际的是
A.100元人民币的长度约为15厘米 |
B.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约4 km/h |
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
D.教室中的日光灯功率约为200W |
如图所示是初二兴趣小组做的“烧金鱼”实验,小明发现烧瓶里的水已经沸腾了,但是金鱼却安然无恙.于是,他就提出“是不是烧瓶里不同部位的水温度不同”的想法;接着小明同学就用手去摸,果然下方烧瓶壁很凉爽、而上方却很热.小组同学终于知道了金鱼安然无恙的原因.上述划线部分探究主要经历的过程分别是
A.提出猜想和进行实验 | B.提出猜想和总结结论 |
C.进行实验和总结结论 | D.提出问题和总结结论 |
如图所示,一个重30N、体积为0.002m3的物体用绳子悬挂着,现将物体完全浸没在烧杯的水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20N |
B.如果此时静止,绳子受到的拉力为10N |
C.物体浸没水中后继续下沉的过程中,水对杯底的压强变大 |
D.释放绳子后,物体将下沉 |
石块和一玩具气球(气球内充有空气)捆在一起,浸没在水中下沉,它们在水中下沉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将()
A.逐渐增大 | B.逐渐减小 | C.不变 | D.先减小后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