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才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笔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上述我国政府政策的转变表明我国 ( )
|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
|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
|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
|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
|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
“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 A.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中外朝,丞相属外朝 |
| B.尚书被中书取代 |
| C.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 |
| D.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权 |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
|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
西周时,周公带兵东征,平定叛乱,之后,周公“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 A.进行封建改革 | B.分封诸侯国 | C.实行宗法制 | D.推行郡县制 |
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无法从图表中得出的信息是
| 年份 类别 |
原料 |
手工制品 |
机器产品 |
| 1893 |
15.6 |
81.8 |
2.6 |
| 1910 |
39.8 |
41.4 |
18.8 |
| 1920 |
40.1 |
39.4 |
20.5 |
A.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近代工业在外来技术和海外市场的刺激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C.我国的自然经济更进一步解体
D.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