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发明是为了以煤、蒸汽动力和资本等相对充裕而廉价的资源取代木材、水力和人力等相对短缺而昂贵的资源……只有实现技术上的突破,才能得到充裕的生产要素以满足18世纪需求量的增长。”这一观点旨在说明( )
A.资源利用与科技革命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
B.市场扩大使英国解决了能源短缺问题 |
C.世界市场扩大催生了英国工业革命 |
D.英国以技术突破代替了能源更新 |
在2007年7月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庆祝晚会上的主题歌《始终有你》中,有“。。。。。。东方跟西方的文明,邂逅了冲动,繁荣这里,遇上安定;。。。。。。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几句歌词。这里的路径主要是指
A.中英双方谈判的方式 | B.中国用治权换主权的方式 |
C.“一国两制”的和平方式 | D.英国用主权换治权的方式 |
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成功实践,“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是
A.两种社会制度 | B.两种经济制度 | C.两种法制制度 | D.两种军事制度 |
一位村长说“现在不同了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导致村官任务变化的相关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
建国以来,我国建立的新型政治民主制度包括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4)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1)(2)(3)(4) ![]() |
B.(1)(2)(3) |
C.(3)(4) | D.(2)(4) |
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农民申纪兰,是全国唯一的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当记者问她五十年来当代表和感受时,她深有感触地说:“1954年上北京的时候,我感到的是光荣。今天我上北京时,感到的不仅是光荣,更多的是责任。那么,申纪兰1954年上北京参加的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的最重要成果是
A、选举了国家领导人 B、通过了《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强调了坚持民主集中制 D、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