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 )
| 编号 |
生态系统 |
采收 对象 |
现有生物量 |
年增 长率% |
年采收量 |
| ① |
马尾松林 |
马尾松 |
200 000 m3 |
2 |
1 000 m3 |
| ② |
淡水湖泊 |
鲫鱼 |
10 000 kg |
35 |
3 600 kg |
| ③ |
山地 |
甘草 |
1 000 kg |
20 |
300 kg |
| ④ |
滩涂 |
沙蚕 |
10 000 kg |
30 |
500 kg |
A.① B.②
C.③ D.④
在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捕食者的存在可以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
| B.捕食者的存在将使被捕食者种群逐渐衰退 |
| C.捕食者的存在可定向改变被捕食者的某些基因频率 |
| D.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存在着负反馈调节 |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种群都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
| B.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 |
| C.群落中不同种群间竞争的结果常表现相互抑制 |
| D.群落演替总是从地衣阶段走向森林阶段 |
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由此可以估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的密度。后来发现这次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 A.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 | B.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 |
| C.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小 | D.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 |
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缓冲物质能促进有关物质分解,使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 |
| 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协同作用,使内环境的葡萄糖保持相对稳定 |
| C.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可以维持内环境中多种成分的相对稳定 |
| D.人体免疫能力的强弱与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强弱呈正相关 |
下列哪些物质发挥生理作用后就会灭活?①溶菌酶 ② 促胰液素 ③抗天花病毒抗体④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⑤ 钾离子载体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③④⑤ | D.①③④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