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
材料一: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正在悄然 到来。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许多村庄将逐渐消失,不少独特的、传统的乡村文化随之消亡。
材料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会议内容丰富,明确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和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等六大任务。在城镇化的六大任务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被排在了第一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
(1)面对城镇化的浪潮,有同学认为:“我们不能让这些乡村文化消亡。” 结合材料一,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知识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你对“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的认识。
目前,全国有万余个政务机构及公务员开通微博。“政务微博”是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的新生事物,其积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微博中的一些偏激的言论和虚假信息,也令一些官员望而却步,有的人对“政务微博”的可控性、实用性心存疑虑。
结合材料,请你运用“两点论”“重点论”的观点,简要分析说明应该如何正确看待 “政务微博”这一新生事物?
某国有企业,由于产品、管理、沉重的社会负担等原因,企业出现严重的亏损。新领导班子上任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一方面进行市场调研,调整产品结构,加速新产品的开发;另一方面狠抓营销,实施名牌战略,最大限度的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该厂利税连续多年以20℅的速度增长,在此基础上又开始了资本运营,在全国各地投资办厂,逐渐形成了一个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
结合材料说明,该厂是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
一个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在于文化,在于品牌。苏东坡的故乡在四川省眉山市,实施以“文化为灵魂、生态为特色、长寿为品牌”的旅游产业发展,注重旅游开发通俗化、生活化、人性化,把“虚”的文化变成“实”的商品,新开发文化旅游商品达300多种。原来的经济基础薄弱市实现了GDP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外贸出口和工业产销率四项指标的全省第一名。
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眉山市怎样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针对“高考改革方案2017年实施,英语退出统考”的传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18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特别是高考改革事关千万学子和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十分重要、十分复杂、十分敏感。目前,教育部正在前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紧锣密鼓地研究制定和完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
方案力求充分考虑高考改革的复杂性、周期性和长期性,先试点后推广,以积极稳妥地有序推进。”续梅说。“方案确定后,我们一定会及时发布,按照3年早知道的原则,方便考生和家长了解。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教育部为什么对这样做?
(共26分) 1985年,大学毕业不久的刘崇喜离开机关办造纸厂,已经扭亏为盈的造纸厂由于污染严重被曝光,勒令整改。在整改时他竟提出“不再向黄河排一滴污水”的豪言壮语,他派出500台推土机,推平两万多座沙丘,采用方格麦秸杆治沙植树的方法。用了7年时间,投入4.8亿元,种树50万亩,现已建成工业园,树木造纸,污水处理后排到湖里,竟可以直接饮用,用湖水浇灌树林,形成良性循环体系,50万亩林子5年可收回成本。更可贵的是,把腾格里大沙漠整整“劝退”了10公里,造福一方百娃,可谓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了双赢,他所领导的企业成了我国西部最大的造纸企业。
(1)运用文化知识分析,社会形成环境保护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运用辩证思维的知识分析,该企业是如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