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指导草原牧民更科学地放牧,对草原生物种类进行了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了该生态系统,这种田鼠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该兴趣小组对这一田鼠种群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追踪调查,并绘制出如下曲线:
①图中虚线表示在理想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如果迁入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为 a,而且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 m 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 n 代以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________。图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原生态系统上的实际增长情况,图中________(填字母)点时,该田鼠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②在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应采用何种方法?_____________,如果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________。
(2)为保护牧草,牧民开展了灭鼠活动,即在图中所示的某时刻向该草原生态系统中投放了灭鼠药,但一段时间后田鼠的数量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可能的原因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一格2分,其余每格1分,共9分)美国著名的遗传学家摩尔根通过果蝇的遗传研究,创立了基因学说。下面是与果蝇有关的遗传学问题,请回答:
(1)图甲是雄性果蝇的原始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及其部分基因的示意图。若该细胞分裂产生一个基因型为aXBXB的生殖细胞,则发生这种情况的时期最可能是____________,由此产生的异常生殖细胞的概率为___。
(2)图乙是研究人员对果蝇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测序结果,与A染色体相比,B染色体发生了_________。
(3)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受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受位于
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丙表示实验结果。
①判断F2中红眼和白眼果蝇的性别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②现用纯合的灰身红眼果蝇(雌)与黑身白眼果蝇(雄)杂交,让F1个体间杂交得F2。预期F2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___种,雄性中黑身白眼果蝇出现的概率是___。
(4)若一只雌果蝇产生的子代中,雄性果蝇的数目只有雌性果蝇的一半,试解释这种现象。(假设子代的数目很多,并非统计上的偶然性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1)制备疫苗: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_________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_________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的疫苗。
(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
①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人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 B 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B 细胞并产生相应的______;当______病毒再次人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____________两种免疫反应。
②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
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_________。
实验组的处理:接种______。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_________的疫苗。
③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
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___,存活率___。
人体肌肉的运动是受传出神经支配的,Ach(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当兴奋传到传出神经末梢时,Ach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当兴奋传导到①处时,兴奋部位膜电位为_________。
(2)突触是由图中的______(填序号)构成的,此处兴奋传递方向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3)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Ach立即被分解,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Ach的分解,则会导致____________。
(4)研究表明,不少重症肌无力患者是由于受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___,它除与病毒结合之外,还能与Ach受体结合,阻碍兴奋的传导,导致肌无力。这说明患者所感染的病毒表面有一种______与Ach受体相似。在免疫学上此种重症肌无力属于一种自身免疫病。
(5)有些肌无力患者是由于先天性的Ach受体结构异常所致,其根本病因是发生了______。
(12分)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请分析回答:
(1)A组由Fl获得F2的方法是____,矮秆抗病植株I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矮秆抗病Ⅱ进一步培育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的矮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
(2) I、Ⅱ、Ⅲ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不能产生可育配子的是____类。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品种的是____组。
(3)有人试图利用细菌的抗病毒基因对不抗病小麦进行改良,以获得抗病小麦品种。构建含外源抗病毒基因的重组DNA分子时,使用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转基因小麦遗传改良成功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的检测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分)下图表示某内脏器官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的示意图。请根据右图回答问题。
(1)神经调节是以反射弧为结构基础的,图中的A和B相当于其中的________。A细胞中的乙酰胆碱只能由________释放,作用于______上的受体。
(2)A和B的遗传物质相同,释放的递质却不同,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3)破伤风杆菌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而引起肌肉痉挛和惊厥。由此可见,甘氨酸能使下一个神经元____(填“兴奋”或“抑制”)。胆碱酯酶可使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后马上失活,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