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常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及其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据表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
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 |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
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 |
| BamHⅠ |
G↓GATCC |
KpnⅠ |
GGTAC↓C |
| EcoRⅠ |
C↓AATTC |
Sau3AⅠ |
↓GATC |
| HindⅡ |
GTY↓RAC |
SmaⅠ |
CCC↓GGG |
(注:Y表示C或T,R表示A或G)
A.—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脱氧核苷酸序列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切点位于识别序列的内部
C.不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一定形成不同的黏性末端
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不一定形成黏性末端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 A.精原细胞生长增大时 | B.第一次分裂结束时 |
| C.第二次分裂结束时 | D.精细胞变成精子时 |
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与双隐性个体类型测交,其后代的基因型有
| A.一种 | B.二种 | C.三种 | D.四种 |
假定某一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CDdEeff;成对的基因均分别独立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此个体能产生配子种类为
| A.6种 | B.12种 | C.16种 | D.32种 |
父本基因型为AABb,母本基因型为AaBb,其F1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 A.AABb | B.Aabb | C.AaBb | D.aabb |
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
|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 B.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 |
| C.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1:1 | 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