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以下是科学家采用不同方法培育良种牛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对良种奶牛进行处理时用到的激素是____________,①过程必须用到_________酶,②过程使用的是_________酶。③表示___________技术,④表示基因工程中___________过程;若方法C是最常用的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的方法,则方法C是____________。
(2)图中采用的生物工程技术A和B分别是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为实现人血清白蛋白基因在转基因牛E的乳腺细胞中表达,应让该血清白蛋白基因和__________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结合在一起。如果转基因牛E的牛奶中含有_________, 则说明血清蛋白基因在个体水平已表达成功。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胚胎分割移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且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以致西方发达国家把它列为第三号“杀手”。治疗该病的胰岛素过去主要从动物(如猪、牛)中获得。自20世纪70年代遗传工程(又称基因工程)发展起来以后,人们开始采用这种高新技术生产,其操作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

(1)图中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可概括为“五步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的质粒存在于细菌细胞内,在基因工程中通常被用作____,从其分子结构可确定它是一种____________。
(3)根据碱基互补配对的规律,在________酶的作用下,把图中甲与乙拼接起来(即重组),若a段与d段的碱基序列分别是AATTC和CTTAA,则b段与c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细菌进行分裂后,其中被拼接起来的质粒也由一个变成两个,两个变成四个……质粒的这种增加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目的基因通过活动(即表达)后,能使细菌产生治疗糖尿病的激素。这是因为基因具有控制____合成的功能,它的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

下图所示为细胞融合技术的某一过程:

(1)从A、B细胞到C细胞的过程中,必须用________处理。
(2)若A、B细胞为植物细胞,那么这样的细胞已经用酶降解脱掉了_____,这种酶可能是____________酶,由此生成的A和B细胞称为_______。
(3)若A细胞为骨髓瘤细胞,B细胞为B淋巴细胞,那么D细胞称为________细胞,由D细胞连续分裂产生大量细胞的过程,称为________过程。这种细胞既能无限繁殖,又能产生________。
(4)若A为人细胞,B为鼠细胞,并分别用红、绿荧光染料标记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在C细胞时,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一半发绿色荧光。到D细胞阶段,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用土壤农杆菌中的Ti质粒作为运载体,把目的基因重组导入Ti 质粒上的T-DNA片段中,再将重组的T-DNA插入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中。
(1)基因工程是指在体外通过人工____和“拼接”等方法,对生物的基因进行____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并使重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产生人类所需的基因产物的技术。该技术又称为________。
(2)科学家在进行上述基因操作时,要用同一种____分别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质粒和目的基因的黏性末端就可通过________原则而黏合。
(3)将携带抗除草剂基因的重组Ti质粒导入二倍体油菜细胞,经培养、筛选获得一株有抗除草剂特性的转基因植株。经分析,该植株含有一个携带目的基因的T-DNA片段,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是杂合子。理论上,在该转基因植株自交F1代中,仍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植株占总数的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种植上述转基因油菜,它所携带的目的基因可以通过花粉传递给近缘物种,造成“基因污染”。如果把目的基因导入叶绿体DNA中,就可以避免“基因污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基因遗传病可以通过核酸杂交技术进行早期诊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在地中海地区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已知红细胞正常个体的基因型为 BBBb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基因型为 bb 。有一对夫妇被检测出均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为了能生下健康的孩子,每次妊娠早期都进行产前诊断。下图为其产前核酸分子杂交诊断和结果示意图。

(1)从图中可见,该基因突变是由于引起的。巧合的是,这个位点的突变使得原来正常基因的限制酶切割位点丢失。正常基因该区域上有3个酶切点,突变基因上只有2个酶切点,经限制酶切割后,凝胶电泳分离酶片段,与探针杂交后可显示出不同的带谱,正常基因显示条,突变基因显示条。
(2) DNARNA 分子探针要用等标记。利用核酸分子杂交原理,根据图中突变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ACGTGTT- --),写出作为探针的核糖核苷酸序列
(3)根据凝胶电泳带谱分析可以确定胎儿是否会患有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这对夫妇4次妊娠有胎儿Ⅱ-1~Ⅱ-4中基因型 BB 个体是 Bb 的个体是 bb 的个体是

某班级同学探究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
(一)实验材料:
体积分数为2% 、pH分别为5、7、9的过氧化氢溶液(用HCl、NaOH溶液调节);三只洁净的烧杯(标号甲、乙、丙);浸过酵母菌液(正常生活状态的酵母菌)小滤纸片9片(纸片1cm2且厚薄相同),分三组,每组三片,浸泡时间相同;秒表一只。
(二)实验原理:
酵母细胞产生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为H2O和O2;O2附着在滤纸片上,使滤纸片上浮。
(三)实验操作:
①将pH分别为5、7、9的过氧化氢溶液30ml分别倒入甲、乙、丙三只烧杯内;
②同时放入三张滤纸片,记录每张滤纸片上浮所用时间;
③将实验过程数据统计填表。
请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四)实验结果:全部结果都显示,pH=9的烧杯中滤纸片最先浮出液面,其次是pH=7的烧杯,最慢的是pH=5的烧杯。
(五)质疑:网络资料显示,酵母菌的最适pH是4.0—5.8。为什么pH=9烧杯中滤纸片最先浮出液面,而pH=5烧杯中滤纸片最后浮出液面?有同学推测,可能是HCl溶液或NaOH溶液影响了过氧化氢分解。
为验证推测,在原实验基础上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请把方案补充完整。
第一步:取三个洁净的50毫升烧杯分别标号为1、2、3号;
第二步:分别向三个烧杯加入30毫升体积分数2%的过氧化氢溶液;
第三步:小滤纸片9片(纸片1cm2且厚薄相同),分A、B、C三组,每组三片,浸泡相同时间后取出晾干;
第四步:
第五步:
实验结果预测及其分析:
(1)
(2)
(3)
(4)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