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指出:“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因为( )
| A.梦想的实现需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
| B.人生价值包括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 |
| C.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最高的价值判断标准 |
| D.人类的实践是有意识的能动性的活动 |
2011年7月23日,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
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 A.①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易中天因讲《品三国》而被戏称为“学术超男”,不过他不认同,他说:“其实我讲的是萝卜史学,所谓萝卜:一是草根的,二是很健康的,有益身体的:三是它可以生吃,素吃,荤吃,老少咸宜。”这留给我们的思考是()
| A.要发展传统文化 | B.要发展经典文化 |
| C.要发展大众文化 | D.要发展萝卜史学 |
2011年10月11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郑建邦认为,纪念辛亥革命要继承发扬民族精神。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因为()
①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②民族精神注入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③民族精神业已成为过去,时代精神代表将来
④时代精神注入民族精神,才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感恩节虽然是个“西洋节”,但其中蕴含的感恩的精神,则是呼应了中国传统的“知恩图报”精神。其实,“感恩”是无论“东西”的。这一事例表明()
| A.世界文化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 |
| B.外来文化能否起积极影响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
| 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感情的表达是相同的 |
| D.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
2011年6月1日,备受海内外关注的“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拉开序幕。传世名画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在成画660多年后,被分开360多年后,分藏于海峡两岸60多年后,终于实现历史性的合璧,首次以完整的面貌展现在世人的面前。这一文化盛事引起两岸同胞的热切关注,表明()
①两岸同胞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
②民族精神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