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
|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
|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
|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
下图反映的是罗马教廷兜售赎罪券的情景。有关该图的历史阐释正确的是
①罗马教廷在德意志常常通过这种方式搜刮财富,故德意志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
②对这种行为进行公开抨击的是《九十五条论纲》,这也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③这种兜售赎罪券的行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这一历史事件是导致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
|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王安石“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格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监司无监察之人,守将非选择之吏,转徙之亟,既难于考绩,而游谈之众,因得以乱真。……农民坏于差役,……又不为之设官,以修其水土之利。兵士杂于疲老,而未尝申敕训练,又不为之择将而久其疆场之权。……其于理财,大抵无法。故虽俭约而民不富,虽勤忧而国不强。”(《续资治通鉴》)。王安石为改变这些现状采取的措施有
①改革科举考试 ②实行将兵法 ③实行农田水利法 ④实行募役法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有人认为:“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还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王安石变法简论》)。该观点
| A.论据充分,结论正确 | B.论据充分,结论不正确 |
| C.论据不充分,结论正确 | D.论据不充分,结论不正确 |
据《文献通考》记载:“(宋)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下列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不符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 |
| B.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
| C.收回地方兵权达到“强干弱枝” |
| D.提高军队战斗力、实现富国强兵 |
关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比较,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A.都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
| B.都完善地方政权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 C.都推行汉化政策,缓和民族矛盾 |
| D.前者遭到旧贵族的反对,后者得到旧贵族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