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人的21四体的胚胎不能成活。现有一对夫妇均为21三体综合征患者,假设他们在产生配子时,第21号的三条染色体一条移向细胞的一极,两条移向另一极,则他们生出患病女孩的概率是
| A.1/2 | B.1/3 | C.2/3 | D.1/4 |
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
| 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方式形成突触 |
| 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 |
| 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 |
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则甲、乙电流表指针发生的变化是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
|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
|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
|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
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B.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C.当①受到刺激时,该处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D.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
|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
|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
|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
下列对于神经 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
|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
|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
|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