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工厂生产了一种加酶洗衣粉,其包装袋上印有如下部分说明。
成分:含碱性蛋白酶等
用法:洗涤前先将衣物浸泡于含洗衣粉的水中数小时;使用温水效果更佳。
注意:①切勿用于洗涤丝质和毛质衣料。②用后需要彻底清洗双手。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质检局针对该洗衣粉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检验,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某学生为探究该洗衣粉中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参考上述实验(1)的实验材料及方法进行了有关实验,并把实验结果用右图的曲线表示。
①该实验中,温度、pH分别属于__________变量、________________变量。
②由图可知,使用该加酶洗衣粉的最适宜温度约为______________。
③在0℃和75℃时,酶的催化效率基本都降为零,但温度再度回到45℃,后者的催化作用已不能恢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直接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指标来表示酶的催化效率。
(3)该加酶洗衣粉不能用于洗涤丝质和毛质衣物,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用后需要彻底清洗双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胚胎干细胞的研究与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37年,植物生理学家希尔发现,将叶绿体分离后置于试管中,假若在试管中加入适当的“氢受体”,如二氯酚吲哚酚(简称DCPIP),那么照光后便会使水分解并放出氧气,这个反应被称为“希尔反应”。反应的过程如下(注:DCPIP是一种可以接受氢的化合物,在氧化态时是蓝色,在还原态时是无色)。

为验证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现提供如下材料和用品:离体叶绿体、0.5mol/L蔗糖溶液、浓度为1%DCPIP溶液、蒸馏水、量筒、锡箔纸、试管若干、离心机。请依据“希尔反应”涉及的实验原理,完成下面的实验设计并回答下列问题:
(1)方法步骤:
第一步:离体叶绿体溶解于0.5mol/L蔗糖溶液制备成叶绿体悬浮液:
第二步:(填表)


加入试剂
处理方法
试管1
①1%DCPIP 0.5mL②叶绿体悬浮液5mL
光照
试管2


试管3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各试管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
(2)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虑的结论:
①观察结果:离心机试管l、试管2、试管3内上层清液的颜色依次是:
②实验结论: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是

纯合的黑羽无头冠家鸡与纯合的红羽有头冠家鸡杂交。Fl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对F2中表现型为黑羽有头冠个体测交,产生的子代各表现型比例是黑羽有头冠:黑羽无头冠:红羽有头冠:红羽无头冠=4:2:2:1。据此回答:
(1)显性基因决定的性状是
(2)分别用A、a和B、b代表羽色和头冠,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3)F1自交,预期子代表现型的类型和比例是
(4)F2中黑羽无头冠家鸡与能稳定遗传的红羽有头冠家鸡交配,预期子代表现型的类型和比例是

图A是某基因组成为AaBbdd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和基因示意图(o表示着丝点,l表示的是X染色体),图B是该生物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同答:

(1)写出该生物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
(2)该生物一个正常的体细胞中含有条染色体。
(3)图A所示细胞的名称为
(4)图A所示细胞所处时期对应于图B的时间段(填数字)。

如图甲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图乙曲线a表示某种植物在20℃、CO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光合作用合成量的变化,在B点时改变条件,结果发生了如曲线b所示的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在一昼夜中CO2浓度最高和最低的两个时间点即a时和b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2)分析图乙中的B点,改变的某种条件并叙述原因是(列举一种情况即可)
(3)图丁中在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消耗有机物量的倍。
(4)如果在图乙C点时温度降低10℃,则曲线有何变化?请在图丙中表示出来。

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马里奥·卡佩基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涉及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的一系列突破性发现”。这些发现导致了“基因敲除”技术(通常叫基因打靶)的出现,利用这一技术可以准确地“敲除”DNA分子上的特定基因,从而为研究基因功能开辟了新途径。该技术的过程大致如下:
第一步:分离胚胎干细胞。从小鼠囊胚中分离出胚胎干细胞,在培养基中扩增。这些细胞中需要改造的基因称为“靶基因”。
第二步:突变DNA的体外构建。获取与靶基因同源的DNA片断,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该DNA片段上插入neoR基因(新霉素抗性基因),使该片段上的靶基因失活。
第三步:突变DNA与靶基因互换。将体外构建的突变DNA转移入胚胎干细胞,再通过同源互换,用失活靶基因取代两个正常靶基因中的一个,完成对胚胎干细胞的基因改造。
第四步:将第三步处理后的胚胎干细胞,转移到添加新霉素的培养基中筛选培养。

其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
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⑴“基因敲除技术”以胚胎干细胞作为对象是因为胚胎干细胞具有性。
⑵在第三步中,涉及的变异类型是
⑶在靶基因中插入neoR基因的目的是
⑷假设经过上图表示的过程,研究者成功获得一枚“敲除”一个靶基因的胚胎干细胞,并培育成一只雌性克隆小鼠,则:
①该克隆小鼠的后代是否都含有neoR基因,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克隆小鼠(填“是”或“否”)已经满足研究者对靶基因进行功能研究的需要?如果是,说明理由。如果否,简述如何利用上述小鼠才能获得符合需要的小鼠。理由或简述如何才能获得符合需要的小鼠:

③若该克隆雌鼠与普通小鼠交配,理论上该克隆雌鼠产下抗新霉素小鼠与不抗新霉素小鼠的比例为_________。若该克隆雌鼠产下的后代小鼠足以满足实验要求,请以F1为实验材料,设计一实验方案,通过一代杂交实验,来确定新霉素抗性基因是导入到常染色体,还是导入到X染色体上。(要求写出用来杂交的F1性状及杂交后一代的性状及相应结论)。
杂交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结果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