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宿水口
[南宋] 洪瑹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古典诗歌在景物描写时常“以画入诗”,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析词的下阕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一词多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千秋岁①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
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
②西池:汴京(开封)金明池。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表达技巧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
韩偓
水自潺湲日自斜, 尽无鸡犬有鸣鸦。
千村万落如寒食, 不见人烟空见花。
请对首句中的两个“自”字进行赏析。
“不见人烟空见花”用了对比反衬手法,请分析其在诗句中的具体表现和表达效果。

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共8分)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①
陆 游
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②。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乾道元年(1165)秋天,陆游初任隆兴(治所在今江西南昌)通判时,当时41岁。二鼓尽,二更结束。②琼糜:比喻精美的食品。
全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三个词语概括。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被认为是最精彩的两句,请你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具体分析其妙处。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8分)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 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两首诗在抒发离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哪一种共同的情感?
(2)两首诗都抒发了离别之情,所用表现手法是否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其后问题。(共7分)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①许浑,晚唐诗人,久居江苏镇江。 ②汀洲,水中沙洲,江南地区常见。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着一“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笔触低沉,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
B.颔联寓意深远,以形象化的勾画,淋漓尽致地揭示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
C.颈联虚实结合,以山雨降至时眼前实景叠合秦苑、汉宫等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D.尾联对行人的嘱托,是劝告友人不要沉溺往事,要学眼前东流的渭水,顺其自然。

诗开篇即言“愁”,结合全诗来看,作者写了哪些“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是诗文含蓄表达的一种方法。上面诗中“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句便具有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请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这种手法在古代诗句中颇为常见,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请任选一个含有言外之意的古诗文名句(除“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外),分析其本意及言外之意。(200字左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