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Ⅰ.某大学科研人员利用双重固定法,即采用戊二醛作交联剂(使酶相互连接),海藻酸钠来包埋小麦酯酶,研究固定化酶的性质,并对其最佳固定条件进行了探究。下图显示的是部分研究结果。(注: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的活性和酶的数量)
(1)从图1可以看出:固定化小麦酯酶比游离的小麦酯酶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2可以看出:海藻酸钠浓度为________时的小麦酯酶活力最强。当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酶活力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如下:
①活化酵母细胞:称取定量干酵母与定量蒸馏水混合并搅拌,使酵母细胞活化;
②配制CaCl2溶液:将无水CaCl2溶解在定量蒸馏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
③配制海藻酸钠溶液:用定量的海藻酸钠直接溶解在定量的蒸馏水/无菌水中,配制成溶液;
④海藻酸钠溶液和酵母细胞混合:将活化的酵母细胞迅速加入到刚配制成的海藻酸钠液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
⑤固定化酵母细胞:用注射器以恒定的速度缓慢地将海藻酸钠和酵母细胞混合液滴加到配制好的CaCl2溶液中,观察凝胶珠形成。
(1)请你改正其中两处错误的操作:
第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刚形成的凝胶珠要在CaCl2溶液中浸泡30 min左右,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则说明海藻酸钠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过低/过高)。
为探究西红柿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首先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西红柿植株,平均分为7组,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时测定CO2的浓度,12小时后再次测定CO2的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
温度(℃) |
光照强度:普通阳光(%) |
开始时的CO2浓度(%) |
12小时后CO2浓度(%) |
1 |
25 |
0 |
0.35 |
0.368 |
2 |
25 |
10 |
0.35] |
0.342 |
3 |
25 |
20 |
0.35 |
0.306 |
4 |
25 |
40 |
0.35 |
0.289 |
5 |
25 |
60 |
0.35 |
0.282 |
6 |
25 |
80 |
0.35 |
0.280 |
7 |
25 |
95 |
0.35 |
0.279 |
请分析回答:
(1)这一实验的自变量是,写出该实验设计的一种无关变量:。
(2)实验中第1组在12小时后CO2浓度变化的原因是。
(3)如果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不同品种的西红柿植株,这样则违背了科学实验应遵循的
原则。
(4)若将第7组植株突然移至第4组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叶绿体中的ATP含量会,C5化合物的含量会。
(5)该实验设计尚不能确定西红柿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请你提出进一步探究的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开启生物科学的大门,请回答实验的相关问题。
(1)在上述实验过程中,需要加热的实验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常用到酒精的实验有⑤和______________(填序号),实验⑤中酒精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实验材料用品或试剂所限,有时候需要设法替代。下列各项处理中正确的是。
A.做实验①时,可用甘蔗汁代替梨汁 | B.做实验③时,可用稀释的蛋清代替豆浆 |
C.做实验⑥时,可用花椰菜代替鸡血红细胞 | D.做实验⑦时,可用醋酸洋红代替龙胆紫 |
(3)实验④用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滴加为质量浓度为0.075g/mL的胭脂红溶液(胭脂红是一种水溶性的大分子食用色素,呈红色)。观察到了质壁分离现象,其实验结果应为下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
(4)同学甲做实验⑤后,绘制了四种色素在滤纸上分离情况(如图1所示)。据图分析,溶解度最大的色素是;同学乙由于研磨绿叶过程中漏加了某些试剂或药品,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如图2所示),该同学漏加的试剂或药品是。
下图为某同学利用紫色洋葱表皮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基本操作步骤。请据图回答:
(1)你认为该实验有无对照实验(有/无)。
(2)B步骤主要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紫色的大小以及(原生质层/原生质体)的位置。
(3)C步骤中吸水纸的作用是。
(4)在F步骤时,若观察发现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最可能的原因是。
(5)某同学认为紫色洋葱表皮细胞体积较大,容易观察,还可用于观察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你认为该同学实验能否成功?原因是:。
下图1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部分结构中的某些生命活动过程,①-⑦代表各种物质,A、B代表两种细胞器。图2表示该植物叶片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B是。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碳元素在光合作
用过程中的运行:在供给植物14CO2后的60 s内,相隔不同时间取样,杀死细胞并以层析法分析细胞代谢产物。通过研究发现7 s后的代谢产物中有多达12种产物含有放射性,而5 s内的代谢产物大
多集中在一种物质上,该物质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
(2)若该绿色植物长时间处于黑暗状态时,则图中①→②→①的循环(能/不能)进行,原因是。
(3)当光照强度处于图2中的D点时,图1中⑥的去向有。
(4)图2中0-D间此幼苗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为______________;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用S1、S2、S3表示)
(5)若图2为植物25℃时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请在图中画出30℃时(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相应的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要求在曲线上标明与图中A、B、C三点对应的a、b、c三个点的位置)。
如图表示大气中O2浓度对植物组织内CO2产生的影响,试据图回答:
(1)A点表示植物组织释放的CO2较多,这些是__________的产物。
(2)由A到B,CO2的释放量急剧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3)由B到C,CO2的释放量又不断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有利于贮藏蔬菜或水果,贮藏室内的氧气应调节到图中的________点所对应的浓度。采取这一措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