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有关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透析可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 |
B.用蒸馏水重复洗涤红细胞 |
C.血红蛋白释放后应低速短时间离心 |
D.洗脱液接近色谱柱底端时开始收集流出液 |
分析以下资料:①K+不能通过双分子层的人工膜;②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菌素,与K+具有特异亲和力;③在人工膜上加少量缬氨霉素,K+可以通过膜,Na+仍不能通过膜。上述资料中正确解释K+能通过膜,Na+不能通过膜的是( )
A.K+的载体是缬氨霉素,Na+的载体不是缬氨霉素 |
B.K+能够与缬氨霉素反应,Na+不能 |
C.K+能可逆性地与缬氨霉素结合,Na+不能 |
D.K+以协助扩散方式通过膜,Na+不是 |
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大量的多种酶,有利于多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
B.在电镜下观察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
C.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 |
D.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方面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没有差别 |
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并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用下列细胞实验与此结果最相符的是( )
A.人的肝细胞 | B.大肠杆菌细胞 |
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 D.人的红细胞 |
下图为关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m是指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
B.图中p是指线粒体的内膜 |
C.图中a、b、c分别是指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 |
D.图中的f和h分别是指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 |
“分子伴侣”在细胞中能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一定部位相结合,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或转运,但其本身不参与最终产物(蛋白)的形成。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分子伴侣”主要存在于( )
A.核糖体 | B.内质网 | C.高尔基体 | D.溶酶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