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大历、贞元间,有俞大娘航船最大,……”俞大娘的巨舟冠绝一时,为时人称道。关于俞大娘航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俞大娘航船出现于唐代 |
| B.航船上可能载有邢窑的白瓷 |
| C.航船所经之路可以随时见到客舍、车坊等辅助性营业场所 |
| D.船上所带货币主要是纸币 |
康有为、梁启超等主张改变婚姻依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习,提倡“夫妇择偶判妻,皆由两厢情愿”,他们还主张废除缠足。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禁止缠足。这些在当时的主要意义是
①有利于铲除社会陋习,树立社会新风②促使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③提高了妇女的地位,实现了男女平等④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 A.①②④ | B.③④ | C.①② | D.②④ |
1911年底,对于中国当时的形势,帝国主义惊呼:“主要危险在于叛乱可能延长,或具有敌视外国人的性质,”“如任此种情势继续发展,不仅影响商务,恐将爆发类似拳乱(指义和团)之排外运动。”为此,帝国主义采取的措施包括
①立即调集军队,准备干涉②与清政府签署了出售武器合同③截留中国海关的全部税收,防止落人革命党人之手④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④ | D.①②③④ |
20世纪初清政府面临两难选择:不改必亡,改则助亡!体现“改则助亡”的历史事件是
| A.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 B.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 |
| C.宣布“铁路国有” | D.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 |
“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若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的这段论述突出地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
| A.民权主义 | B.民族主义 | C.民主主义 | D.民生主义 |
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成为中国社会主流思想。有人说,这是中国人民擦亮了眼睛,认清清政府反动本质后的明智选择。促使中国人民擦亮了眼睛的事情有
①戊戌政变 ②《辛丑条约》的签订 ③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④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春天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