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后期,都城长安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这一记载说明 ( )。
A.商业活动突破了时空限制 |
B.长安是全国最繁华的城市 |
C.繁荣的商业中心开始出现 |
D.崇仁坊属于常设的商业区 |
卢梭认为“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
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了
A.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
B.专制统治致使人民贫困和遭受奴役 |
C.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 |
D.奴役与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
“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呎的小
动物(注:指人类)竟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因此,
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伏尔泰肯定人是世界万物的中心 | B.启蒙思想家强调人的情感和个性 |
C.启蒙思想家指出人类理性的局限性 | D.近代科学的兴起促成启蒙运动的发生 |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忽视道德追求功利。”体现了下列哪一
人物的思想
A.泰勒斯 | B.普罗塔哥拉 | C.卢梭 | D.马丁·路德 |
顾炎武认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
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下列对顾炎武这一
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对君主制度 | B.倡行“郡国并存”制度 |
C.主张削弱君权 | D.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
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
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曰:
‘善禳祸,正胜邪,故尔。’”这则故事反映了
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 |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
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 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