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8分)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
[清] 龚自珍[注]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濛濛扑面皆飞絮。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注] 龚自珍自幼博通多才,嘉庆十五年(1810)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这首《鹊踏枝》就写于这一时期。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怀?(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五言律诗。完成后面题目。
乱后
辛 愿
兵去人归日,花开雪霁天。川原宿荒草,墟落动新烟。
困鼠呜虚壁,饥鸟啄废田。似闻人语乱,县吏已催钱。
【注释】①这首诗是金末战乱后诗人初回家园时所作。②虚壁:空荡荡的四壁。这首诗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有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喜——悲——愤”的思想感情。请你联系全诗,对诗人这一感情发展线索进行简要的解说。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
送人还荆州唐·皇甫曾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注】青门:长安东南门,古属秦地。诗歌的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5分)
结合具体诗句,说说整首诗是如何围绕题目中的“送”字表达情感的? (6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各题。
怀天经、智老①,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注】①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的颔联进行赏析。
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并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题李世南①画扇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
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③知村近,
隔坞④闻钟觉寺深。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还描写了画面以外的哪些意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三衢道中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①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①泛,乘船。此诗写的是什么季节?从哪些意象可以推知?此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试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对此诗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