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同学“物理复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错误的是 ( )
A.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阻规律时,引入“总电阻”,是等效替代法 |
B.“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相同 |
C.“伏安法测电阻”和“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相同 |
D.“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和“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都用了控制变量法 |
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如图所示的简易电梯,由图可知( )
A.A是动滑轮 |
B.B是定滑轮 |
C.如果电动机向下拉动绳子,电梯厢将上升 |
D.电梯厢运动的速度与电动机拉绳的速度相等 |
使用如图所示的各种装置来提升物体时,忽略滑轮轴处的摩擦及滑轮的重力,当提起相同的重物时,最省力的是( )
A.![]() |
B.![]() |
C.![]() |
D.![]() |
如图所示为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中使用的机械,其中能抽象为斜面的是( )
A.汽车方向盘![]() |
B.桔槔![]() |
C.盘山公路![]() |
D.铁葫芦![]() |
(如图所示,用三种方法拉动同一物体在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使物体以相等速度移动相同的距离.所用拉力分别是F1、F2、F3,这三个力的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分别是s1、s2、s3,移动速度分别为v1、v2、v3,不计滑轮摩擦,则( )
A.F1︰F2︰F3=2︰1︰4 s1︰s2︰s3=2︰1︰4 |
B.F1︰F2︰F3=2︰1︰4 s1︰s2︰s3=2︰4︰1 |
C.F1︰F2︰F3=2︰4︰1 v1︰v2︰v3=2︰1︰4 |
D.F1︰F2︰F3=2︰1︰4 v1︰v2︰v3=2︰4︰1 |
如图所示,动滑轮重为1N,拉力F为5N,则重物G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G为4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 |
B.G为9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 |
C.G为10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 |
D.G为9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