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12 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贫困地区学校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短板”,回答。会议就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作出部署:以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尤其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兼顾其他困难地区,按勤俭办学的原则,把满足基本需要放在首位。该部署的唯物辩证法依据是坚持
A.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 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C.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 | D.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 |
会议决定调整中央和省级财政教育支出结构,最大限度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倾斜。这表明
A.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
B.平等享有受教育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表现 |
C.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政府今后工作的中心 |
D.解决贫困地区教育问题是巩固新型民族关系的基础 |
我国出口的DVD一台大约40美元左右,可是要交专利费21美元;我们的药品90%以上都是国外专利;我们的数控机床70%以上都是国外专利;我们的汽车90%都是合资企业或者是国外品牌。从哲学角度分析,这主要启示我们(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
C.要有创新精神,学会创造性思维 |
D.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
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才能持续。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因为( )
①可持续发展是个复杂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②发展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人口、资源、环境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③实施可持续发展体现了按客观规律办事 ④按感性认识办事必然要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只有按理性认识办事才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眼见不一定为实”,这主要是因为( )
A.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
B.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 |
C.经验有直接的和间接的 |
D.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 |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这两句古诗启示我们,观察事物要( )
A.善于区分整体与部分 |
B.善于区分新旧事物 |
C.善于把握事物的共性 |
D.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十六大精神越是深入人心,就越能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新阶段奋斗目标的胜利实现。”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是因为( )
A.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 |
B.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理性认识是真实可靠的 |
C.感性认识反映的现象是零碎的、表面的,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抽象和概括 |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认识的两个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