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目前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铅锌、铜、钾盐、钠盐、镁盐等39种,其矿产资源占全国矿产资源潜在总值的16.4%。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青海省人民政府编制的《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该试验区面积达25.6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 柴达木盆地示意图(图1)。

图1
材料三 某循环产业生产流程模式图(图2)。

图2
(1)柴达木盆地降水少的原因是什么?(6分)
(2)材料三中的循环产业生产模式的主要优点是什么?(8分)
(3)评价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的条件。(6分)
(4)请针对柴达木盆地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 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虚线表示极圈),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是以________(南极、北极)为中心的地球自转俯视示意图。
(2)这一天是北半球的_________(节气)日光照图,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_,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_______(极昼、极夜)现象。
(3)这一天D地昼长_____小时,A地夜长_____小时。
(4)此刻,C地是_____点钟,D地是_____点钟。
(5)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广西各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_。

材料一武汉城市圈和长(长沙)株(株洲)潭(湘潭)城市群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是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针和中部崛起战略,推动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二两城市圈(群)经济发展空间分布简图

(1)图中A平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冬季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是什么?简述防治措施。简述冬季该灾害对四川盆地的影响及其成因。
(2)试分析建设两城市圈的地理背景。

读我国某省区图,回答问题。

(1)图中M为第二亚欧大陆桥的一段,该铁路最东段的名称是,该铁路西端港口的气候类型是
(2)图中R河与东部季风区河流相比,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8分)
(3)80年代中期以来,图示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对图示地区的发展有何影响?
(4)图示地区近年来石化工业发展迅速,试分析原因。该类工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注意哪些问题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及其引发的“能源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议题,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是解决问题的真正出路。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哥本哈根1961年-1990年气候资料统计表(气象站位置:北纬 55.6 度,东经 12.7 度,海拔 5 米)

材料二中国各省市区能源产销状况图

材料三我国风能发展状况图

(1)简述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
(2)根据材料一,判断哥本哈根适宜开发风能还是太阳能?并说明理由。
(3)读材料二,能源产销基本平衡的省市区中面积最大的两个省市区的简称依次是。能源自给的省市区能源能够满足需求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4)根据材料三简述我国风能利用的现状并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我国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的意义。

长江经济地带是兼顾自然地理、人文脉络、经济区的整体功能和行政区的完整性等诸多因素的一种经济区形式。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江在枝江至城陵矶河段称为荆江,这里江面开阔,水流平缓,河道弯曲,素有“九曲回肠”之称。下图为湖北省图。

材料二继老成渝铁路、成遂渝铁路之后,成都和重庆之间的第三条铁路成渝客运专线已经动工。该线路设计为高速铁路,建设工期为4年,全长约309公里。2010年10月26日,广受关注的“沪杭高铁”正式通车,该工程连接上海、杭州两大城市,正线全长160公里。

材料三重庆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本区最大的工业中心,地处河流交汇处是其早期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由于该地地形起伏,河流交错,形成了一个分散式的城市。重庆市略图。

(1)材料一中甲、乙、丙三地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生产部门分别是:甲地业,乙地业,丙地业。
(2)分析荆江河段易导致洪水泛滥的原因。
(3)根据重庆的发展可以推测,其主要的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A—D中的点,判断依据是什么?
(4)分析影响成渝高铁和沪杭高铁布局因素的异同点。
(5)以、杭州为中心的沪宁杭工业基地,是长江经济地带上最重要的经济区域。说明该工业基地的区位条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