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所示岛屿面积约为15万 km2。读图,回答小题。

关于该岛屿的自然地理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 ②终年受西南风控制,降水丰富 
③河流短小湍急,落差大,水力丰富            ④西南部冰川地貌发育显著 
⑤位于板块(张裂)生长边界,面积不断扩大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该岛屿西侧以畜牧业为主,东侧以种植业为主,形成此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日照时数与地貌 B.地面物质与土壤
C.坡度与人口分布 D.地面坡度与交通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两幅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13~14题:

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甲图反映的实际范围较乙图大 B.乙图反映的实际范围较甲图大
C.EF处的坡度和E′F′处相同 D.EF处的坡度和E′F′处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M点在N点的东北方 B.M点在N点的西北方
C.M点的海拔不可能是58米 D.N点的海拔可能是58米

若将地球看作正圆球体,P地(36°S、64°W)和地心连线的延长线与地球球面相交于Q点。Q地与北京(40°N,116°E)的直线距离约为()

A.250千米 B.450千米
C.550千米 D.650千米

某考古工作队在长5千米、宽3千米的长方形区域内进行作业,最适宜随身携带地图的比例尺应为()

A.1:100 B.1:100000
C.1:5000 D.1:500000

该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读图完成8—10题。



1,3,5

图中①②③④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酸雨、荒漠化、农田土壤侵蚀、原始森林破坏
B.荒漠化、酸雨、原始森林破坏、农田土壤侵蚀
C.酸雨、农田土壤侵蚀、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
D.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酸雨、农田土壤侵蚀

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污染物是()

A.工业排放的废气 B.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
C.汽车排放的废气 D.建筑工地的扬尘

图中①环境问题的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

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 B.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C.过度放牧,草原退化 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

该图表示1816年印度尼西亚大松巴哇火山爆发后火山灰厚度的分布。读图回答6~7题。

根据火山灰厚度的分布情况,可推测火山爆发期间的盛行风是()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1816年大松巴哇火山的爆发使全球气温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火山灰()

A.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B.对地面辐射的反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
D.大气逆辐射增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