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1929—1937 年中国农产品出口下降情况(单位:担)》。导致1937 年农产品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 |
B.抗日战争爆发,农产品生产能力下降 |
C.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下西方市场消费能力降低 |
D.西方国家转嫁经济危机,向中国大量倾销农产品 |
1954年新中国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有关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A.投票方式的变化说明中国民主政治的确立 |
B.人大代表名额由城乡平等转变为偏向大城市 |
C.建国以来,民主政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
D.选举法的修改有助于人民平等地参与政治生活 |
美国罗斯幅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找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据此不能得出()
A.美国借鉴了计划经济,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
B.通过改革,美国和中国的经济管理模式趋向一致 |
C.中国借鉴了市场经济,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美国和中国通过社会治理模式的改革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
有人指出,让世界经济为美国经济服务,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为美国人打工,这是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筹划好的如意算盘,而且美国成功地让世界各国纷纷钻进自己设计的“圈套”之中。材料揭示了美国()
A.提出“马歇尔计划”的用意 |
B.全球霸权实现的前提 |
C.是经济全球化的中心 |
D.充分利用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 |
“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A.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 |
B.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
C.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
D.促使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 |
英国政治学家海伍德认为“‘革命’是一个破坏与取代旧秩序的戏剧性与深远性的变化过程。”政治革命“是包含超出法律范围的大众行为的群众起义,它们通常(并不必然地)带有暴力的色彩。社会革命是“所有制和经济制度的变革。”按照海伍德的观点准确描述20世纪上半期发生在苏俄的革命应该是()
A.社会革命源于政治革命的完成 |
B.政治革命先于社会革命开始 |
C.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同时完成 |
D.“十月革命”比“二月革命”彻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