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便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敢与帝国主义阵营的霸主美国叫板,一举收回外国兵营。这表明我国政府坚定地执行了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反对霸权主义” |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C.“另起炉灶” | D.“一边倒” |
某中学高三文科班围绕“二战后初期的美欧关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主题举行了一次课堂讨论,有同学将讨论情况进行了记录整理。其中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史实有①两极格局的确立②马歇尔计划③北约组织成立④分区占领德国
A.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联邦德国(德国统一以前的西德)作了如下叙述:“在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扶持下,西德的军国主义已经复活……已经成为严重战争危险的策源地。”以上叙述
A.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联邦德国的社会状况 |
B.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
C.说明当时中国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
D.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 |
温家宝总理强调:我们要走一条和一些大国不一样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和平崛起的道路。这是中国在总结人类社会发展史,尤其是近代以来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时作出的理性选择。以下各国的近现代的历史最能为我国和平崛起提供正面经验的是
A.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
B.日本在近代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
C.20世纪40年代以来美国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
D.二战结束后德国的重新崛起 |
1936年3月希特勒出兵占领莱茵区时,英国首相鲍尔温在议会宣称希特勒的行动并不意味着军事威胁。彻底打破鲍尔温幻想的事件是
A.慕尼黑阴谋 | B.德军闪击波兰 |
C.德国退出英法操纵的国联 | D.德日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沿着双方战壕的许多地方,一种“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体系逐渐发展起来,双方都清楚,自己无法将对方从战壕中轰打出来。基于这种共识,双方形成一种默契,既不炮轰厕所,也不在早餐时发动进攻。这种情况最不利于
A.英国 | B.法国 | C.德国 | D.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