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记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 )
A.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 |
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
C.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 |
D.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
(2009年3月南京市高三第一次调研3题)曾被康熙帝称为”集大成而绪十百年绝侍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其著作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儒学思想家是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认为:“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推测下列人物的观点与王阳明相近的是
A.陆九渊 | B.李贽 | C.朱熹 | D.程颢 |
(山东省平邑一中2009届高三元旦竞赛30题)关于以下二者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使儒学思想更加理论化、思辩化 |
B.都认为“万物只是一个天理” |
C.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
D.二者共同编著《四书章句集注》 |
在今天的台北有一风景区---阳明山,它以前叫草山,蒋介石到台湾后,由于崇拜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所以改名阳明山。王阳明是
A.理学的集大成者 | B.心学的集大成者 |
C.三教合一的集大成者 | D.首先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