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文章1-4自然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文章举了谢庄《月赋》、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王褒《渡河北》为例。 |
B.第2段,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大量的是用“木叶”,后来又发展到用“落木”。 |
C.第3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叶”字。由此可见,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别。 |
D.第4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
下列画线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关于收费问题,我不是校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别问我。 |
B.不看僧面看佛面,要不是因为你爸爸是我的好朋友,我才不帮你呢。 |
C.这里的寺庙,又小又少,也没有特色;跟五台山上的相比,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 |
D.这个人记性特别好,凡是和他有过一面之交的人,他都能认出来,真是“丁是丁,卯是卯”,从来都没有差过。 |
下列画线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为人小心谨慎,从不敢越雷池一步。 |
B.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想了解真相,不冒险怎么成。 |
C.对待野生动物,我们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赶尽杀绝,只顾眼前利益了。 |
D.大力推进改革,要先转变观念,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嘛! |
下列画线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小钟想:脸盆里扎猛子,终于有一显身手的机会了。 |
B.他已年过半百,仍在实验室里废寝忘食地苦干,真是不知老之将至。 |
C.开工前要先备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嘛! |
D.我想学弹钢琴,但没有人教,不得其门而入。 |
下列画线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你考上了大学,仍然要不断努力学习,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B.比赛开始了,生产能手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C.我们要努力奋斗,永不放弃,要知道哀莫大于心死。 |
D.陈水扁近日纸里包不住火,抛出了与两国论如出一辙的“一边一国”论,结果一时舆论大哗,谴责声四起。 |
下列画线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犯罪分子应该认清形势,悬崖勒马,悟过自新。 |
B.善与恶,正与邪都是冰炭不相容的。这个工程很大,要分阶段进行,不可强求毕其功于一役。 |
C.这家昔日高朋满座,现在门可罗雀,真是彼一时,此一时。 |
D.贾府虽然衰亡,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其气象究竟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