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其相同之处是
A.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 |
B.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
C.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
D.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此语总结的是()
A. | "一国两制"的构想 |
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
C. |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
D. |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1955年9-10月,毛泽东主编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他为此书写了2篇序言和104篇按语。毛泽东此举的目的是( )
A. | 推进土地改革运动 |
B. | 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 |
C. | 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
D. | 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 |
近代上海的一首竹枝词写道:"七天礼拜是休期,各业停工逐队嬉;或赴教堂听讲解,满街游戏任驰驱"。这首竹枝词反映近代上海城市社会生活的内容是()
A. | 星期工作制的实行 | B. | 大众传媒的流行 |
C. | 西方饮食文化的传人 | D. | 民众服饰的多样化 |
下边的照片拍摄于1945年10月25日台北市中山堂,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此举行。这是中国人民()
A. | 北伐战争的胜利成果 |
B. | 抗日战争的胜利成果 |
C. | 解放战争的胜利成果 |
D. |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成果 |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这一内容出自()
A. | 《中英《南京条约》 | B. | 中俄《瑷珲条约》 |
C. | 中日《马关条约》 | D. | 中外《辛丑条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