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高中生上课时发现外教所展示的中国地图不完整,台湾岛、澎湖列岛均未和祖国大陆用一样的颜色标示。他立即向外教指出地图存在的错误并强烈要求外教进行更换。这位同学的行为
①是依法行使监督权的表现           ②履行了严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③是中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表现   ④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具体体现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媒体流行语是指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上迅速盛行并广泛传播的词语。不同年度的媒体流行语的变化正是一副时代变迁的历史画卷。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B.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纵向来看,生态文明将成为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三种文明;从社会现实存在的横向来看,生态文明是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并列的一种文明形式。生态文明的提出和实施,是人类对长期以来发展模式反思的结果,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飞跃,是人类文明理念的一次创新。这表明
①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②人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创新
③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④理念创新源于人们的深刻反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首诗说明了

A.事物运动是永恒的 B.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回答问题。
列宁的这句话主要表明

A.事物矛盾的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有极限的
C.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均衡的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列宁的话启示我们

A.要坚持不懈地进行量的积累 B.要坚持适度原则
C.要抓住机遇,促成飞跃 D.要在静止中把握运动

唐朝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风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所蕴含的哲理是:

A.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B.自然界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D.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