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文艺思潮侧重从人们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符合该思潮特征的文艺作品是
| A.《人间喜剧》 | B.《唐璜》 |
| C.《安娜·卡列尼娜》 | D.《哈姆雷特》 |
“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 A.格物致知 | B.心即理也 | C.发明本心 | D.致良知 |
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 |
| 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 |
| C.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如出一辙 |
| D.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①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④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 A.②③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② |
电影《墨攻》讲述了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赵国十万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
| 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
| 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 |
| 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 |
| 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 |
中国近代史上,上海许多商家曾把招牌中的“满”字改成了“新”字,如“满汉首饰”、“满汉茶食”等改成了“新汉首饰”、“新汉茶食”,这主要是缘于( )
| A.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 B.辛亥革命的进行 |
| C.义和团运动爆发 | D.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