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强国是近代以来众多国家的历史选择。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1548年,为了发展渔业,为海军培养和训练水手,英国国会特地宣布每个星期三为食鱼日,而将传统的戒斋节(天主教节日,规定不食肉和鱼)修改为可以吃鱼不准吃肉。
材料二 进入十九世纪后,英国工业革命由轻工业为主转向重工业为主,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后,机器制造工业部门也建立起来,钢铁和煤炭两大工业支柱发展尤为迅速,1830年产铁67.8万吨,1850年速270万吨,为法国产量的六倍。煤到1850年已为5000万吨,比法国多11倍。与此同时,英国还建立起全球交通运输网。工业革命为海军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海军的发展和近代化。不到半个世纪,英国建立起一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因而成为世界霸主。
——张天 时春荣《英国工业革命与海军的发展》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食鱼日”得以形成的原因。英国“食鱼日”的推行,反映了英国政府的哪一强烈愿望?
(2)依据材料二,分析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英国海军发展的?
(3)英国海军强国梦的实现对世界历史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率相筹画、于事稳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二 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谏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材料三 自奏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奏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明太祖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唐太宗设置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
(2)据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材料二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材料三 19世纪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说明两种政治制度在形式上有何共性?在本质上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主要异同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英两国国家元首最大的不同点和英、法两国国家权力中心最主要的相同点。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
材料三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1000多年后,一位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这么不忠于自己呢?”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
(2)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雅典民主制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封建论》是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在文中论证封建制是过时的制度,同时,以此表达作者的政治观与历史观。
材料二 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欲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平民政府的……思想则为“无为而治”,“无为”之实则为“因循”。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请回答:
(1)材料一中“封建制”指什么制度?与之相比郡县制的“公”主要表现在哪里?
(2)材料二中“封建”思想之复活指什么?有何影响?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分析作者认为与之相比科举制有何进步之处?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