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科技成就 |
基础研究年代(A) |
应用研究年代(B) |
生产推广年代(C) |
A—B年差 |
B—C年差 |
A—C年差 |
蒸汽机 |
1687 |
1711 |
1776 |
24 |
65 |
89 |
发电机 |
1831 |
1888 |
1889 |
57 |
1 |
58 |
计算机 |
1936 |
1946 |
1946 |
10 |
0 |
10 |
A.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 B.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C.科技成就都以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为基础 D.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
祁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所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C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中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是:
A粟麦、玉米 B豆、水稻 C粟、水稻 D玉米、水稻
戊戌变法运动的突出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 | B.推动政治改革 | C.发展社会经济 | D.促进思想启蒙 |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是诸多因素造成的,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主要是由于( )
①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
③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
④中国的维新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而进行的,未发生权力重心的转移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谭嗣同在维新变法期间曾说过:“京居既久,始知所愿皆虚,一无可冀。概念横目,徒深悲。平日所学,至此竟茫然不可取”。这句话表明谭嗣同( )
A.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而十分苦闷 |
B.放弃了变法自强的远大抱负 |
C.对维新派主观不满,开始转向革命 |
D.十分悲观,并准备同顽固派妥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