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累世同居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种家庭形式,自汉以来,历经各朝有所发展。其中比较著名的要数宋代至明代的浦江郑家,史载:“自建炎初殆今,已历十世,逾二百五十春秋矣。大小家人三千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 朱元璋曾亲赐“江南第一家”。郑家以“义居”闻名于世,曾颁布了家法《郑氏规范》,其规定了:
(1)建祠堂一所,以供奉先祖神位,家族有重大事务必到祠堂禀告祖先;
(2)选择一人(家长)监视家族事务,“家庭凛如公府,子弟小有过,颁白者犹鞭之”;
(3)家中产业券契,都要印上“义门公堂产业子孙永守”等字样,还需编字号。家长会集家众将其封藏,不得擅自开启。族人不论长幼,有敢言抵押出卖的,以不孝论处;
(4)家族膳食由各家主妇轮流主持,“每旦,击钟二十四声”;所有妇女劳作应当集中在一处,织布纺纱;生活用度,均由家中统一购置,统一发放;
(5)子侄称呼伯、叔则在排行之后再加上伯父、叔父,小辈和年幼者不得顶撞长辈。在家则孝悌为先,处事要仁爱宽恕;
(6)同族之人,本来就是一脉所生的血缘兄弟……郑氏子弟应当对他们尽心保护,不要让他们因贫病而失去存身之地,切不可恃势欺压他们,以辱没上祖。
——摘自于《郑氏规范》
材料二 20世纪初,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建国后尤其改革开放,促使家族文化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群体性质的血缘关系日趋松懈,主张废除祖先祭祀者越来越多;家庭规模呈逐渐缩小之势。核心家庭(父母与未婚子女同住)占绝大多数,主干家庭(父母与已婚子女同住)次之,联合家庭(已婚兄弟姐妹组成的大家庭)很少;辈分等级秩序逐步被平等性、法制性所替代;同时,家庭的权力模式“正从父系家长制转变为民主平等制”,分工模式“正从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转变为无差异分工模式”,“夫妻共同决定”家庭权力和管理家庭日常事务的越来越多。父母在家庭中也不再有绝对的权威,子女在婚姻、教育、职业、交友等活动上具有了相当大的自主权;族居方式的地缘关系大为削弱,族员的流动性、杂居性与聚居性交相并存。
——李永芳《改革开放30年中国家族文化的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大家庭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以来中国家庭制度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10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钓鱼岛列岛由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南小岛、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小岛和飞濑岛等岛屿组成,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的领土。
在19世纪末爆发中日甲午战争前,日本没有对中国拥有对钓鱼岛列岛的主权提出过异议。1884年日本那霸居民古贺首次登上钓鱼岛采集羽毛和捕捞周围海产物。他随后提出开拓钓鱼岛的请愿还被冲绳县知事拒绝。1885年后,冲绳县知事多次上书日本政府,要求将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归其管辖,日本官方都顾及中国清朝政府对这些岛屿的主权主张而没作答复。但是后来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获胜,通过强迫清朝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从而攫取了台湾及附属各岛屿。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了日本的领土范围。1943年12月中、美、英《开罗宣言》规定,三国的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务使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归还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再次确认《开罗宣言》的上述规定必将实施,更将日本的主权“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确定的日本领土范围是明确的,其中根本不包括钓鱼岛。
1951年9月8日,日美将对日作战战胜国的中国和苏联排除在外,私下达成《旧金山和约》,将北纬29°以南的南西群岛(包括琉球群岛及大东群岛)等交由美国托管。1953年12月25日,美国琉球民政府发布的《琉球列岛的地理的境界》(第27号布告),将当时美国政府和琉球政府管辖的区域定为包括北纬24°、东经122°区域内各岛、小岛、环形礁、岩礁及领海。这份布告所确定的范围将中国领土钓鱼岛挟带其中。
1971年6月17日,日美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这些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日本政府据此主张对钓鱼岛的领土主权。
2012年9月10日,在日本政府抛出钓鱼岛“国有化”方针后,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公布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同时,中国渔政船只在钓鱼岛海域进行常态化执法巡航,中国海监船只也在该海域开展维权巡航,行使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的管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钓鱼岛问题的由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钓鱼岛问题解决的原因有哪些?
(10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第一条
第一款本宪法所授予的全部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
第二款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每州的选举人应具备该州州议会人数最多一院的选举人所需具备的资格。
年龄未满25岁,为合众国公民未满7年以及当选时非其选出州居民者,不得为众议院议员。
众议院人数和直接税税额均应按本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于各州,各州人口数目指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3/5。自由人总数包括必须在一定年限内服役的人,但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地安人。
……众议院应选举该院议长和其他官员,并独自享有弹劾权。
第三款合众国参议院由每州州议会选出2名参议员组成,参议员任期6年,每名参议员有1票表决权。
……以便每两年改选参议员总数的1/3。
年龄未满30岁,为合众国公民未满9年以及当选时非其选出州居民者,不得为参议院议员。
……
第二条
第一款总统为合众国陆海军的总司令,并在各州民团奉召为合众国执行任务的担任统帅 ; 他可以要求每个行政部门的主管官员提出有关他们职务的任何事件的书面意见,除了弹劫案之外,他有权对於违犯合众国法律者颁赐缓刑和特赦。……
第三条
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果尽忠职守得继续任职,并应在规定时间获得服务报酬,此项报酬在他们继续任职期间不得减少。
……
宪法修正案
第一条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宗教活动自由;剥夺言论或出版自由;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诉冤请愿的权利。
宪法修正案
第四条人民保护其人身、住房、文件和财物不受无理搜查扣押的权利不得侵犯;除非有合理的根据认为有罪,以宣誓或郑重声明保证,并详细开列应予搜查的地点、应予扣押的人或物,不得颁发搜查和扣押证。
……
请回答:
(1)概括指出上述材料内容的要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宪法的认识。(4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他们的心目中,梭伦是唯一和当时社会罪恶势力最无牵涉的人。他不像富人那样靠压榨穷人谋取不义之财,也不像穷人那样当牛做马……贵族富人支持他,是因为他出身名门,拥有财富,可以作为上层人物的代表;穷人依赖他,是因为他反对氏族贵族,同情平民疾苦,坚持不畏权贵而为民的正义之行。……据说在梭伦当选之前,人们中间就流传着他的一句话:平等不会产生战争。
——选自沈东主编的《梭伦改革》
材料二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阅读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王安石变法举措具有很大的前瞻性”的含义?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从梭伦改革与王安石变法的结果上,谈谈你对变法改革的一般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数千年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要去这一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就可能成功”,“我们推倒清政府,以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来说是政治革命,……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来说,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某报刊周年庆祝会上的演讲
材料二“……我们说的中国革命高潮的快要到来,绝不是有些人所谓‘有到来的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骚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也可搞市场经济。”“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所说“推倒清政府”体现了当时的世界潮流是什么?上述成果的取得是在哪一思想指导下取得的?这一思想后来又有什么发展,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由此,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及其正确理论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邓小平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这一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4)从孙中山到毛泽东,再到邓小平,说明中国先进人物在领导中国革命或建设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双方并宣布,愿以忠诚的合作精神,参加所有以确保世界和平与安全为目的之国际活动,并为此目的之迅速实现充分贡献其力量。
……
第三条 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措施。
第四条 缔约国双方根据巩固和平与普遍安全的利益,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均将进行彼此协商。
第五条 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二
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是巩固革命胜利的两个基本条件。这次缔结的中苏条约和协定,使中苏两大国家的友谊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得我们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国,这样就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和平。
──《毛泽东外交文选》
材料三
五年来的事实证明,中苏两大国的友好同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中苏两国一贯奉行的和平政策,得到了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由于中苏两国和其他爱好和平国家的努力,在朝鲜和印度支那的战争停止了,远东的紧张局势有了一定的和缓。
──《周恩来外交文选》
材料四
第一条缔约双方……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第七条 ……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1年7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材料所包含的观点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三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苏结盟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材料四与材材一、二、三相比,我国对俄罗斯(苏联)外交政策有什么新变化?〔2分〕
(4)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坚持的外交方针是什么?你有何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