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外国人在北京少有的快乐时期,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 A.《辛丑条约》的签订 | B.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
| 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 | B.仁政思想 |
| C.礼法并重 | D.礼治为先 |
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 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
|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
| 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
| D.通过学习,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 |
用音乐美术特有的艺术形式,用不同流派表现不同的时代特征和精神风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现代主义美术:毕加索《格尔尼卡》 |
| B.民族乐派:柴科夫斯基《天鹅湖》 |
| C.印象派绘画:莫奈《日出印象》 |
| D.现代主义音乐: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 |
“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者是()
| A.雪莱 | B.毕加索 |
| C.贝多芬 | D.巴尔扎克 |
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间喜剧》是该类文学的代表作 |
| B.这类文学在英国的代表是雪莱 |
| C.中国“文革”后的伤痕文学具有类似的文学手法 |
|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