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
A.革命比建设更重要 |
B.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
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
马克思曾赞赏巴黎公社说“普选权在此以前一直被滥用…而现在这些勤务员经常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的…所谓国家事务的神秘性和特殊性这一套骗局被公社一扫而尽。公社不应当是议会式的,而应当是同时监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关。”在这里,马克思赞同巴黎公社的有()
①实行议行合一制度
②公职人员接受群众监督
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
④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A.② | B.①②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中共中央某次会议认为,联合战线已发生“各种危险倾向”,其中最严重的倾向是一方面民众运动勃起之日渐向左,一方面军事政权对于民众运动之勃起而恐惧而日渐向右,会议要求“一切群众组织和运动,尽可能的和国民党合作”。这次会议召开于()时期。
A.国民大革命 | B.土地革命战争 |
C.抗日战争 | D.解放战争 |
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变的过程中,中国近代化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体制创新”。引发这种变革的重要契机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辛亥革命 |
读下表,据此可知()
A.清政府彻底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 |
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了清政府的税收 |
C.该时期工商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
D.在通商口岸设工厂瓦解了自然经济 |
《十二铜表法》第9表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从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这没有体现()
A.自然法的精神 | B.城邦的民主化治理 |
C.保留贵族部分特权 | D.保护平民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