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后美国时代》(2008年)的文章称:我们正在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A.15世纪结束了基督教对西方世界的精神统治 |
| B.以工业革命为起点,欧洲世界开始崛起 |
| C.在第三次转变中美国失去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
| D.欧盟、日本、俄罗斯、东亚国家等力量推动了第三次转变 |
二战后的新技术革命导致了社会从业人员结构的变化,其中从业人员比例不断下降的是:
| A.第二产业从业人员 | B.国家公职人员 | C.职业经理人员 | D.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
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学家的思想是( )
| A.亚当•斯密:“发展经济的最佳办法就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
| B.萨伊:“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营是最可怕的事情。” |
| C.凯恩斯: “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社会来统揽。” |
| D.马尔萨斯:“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使穷人的境况更趋恶化 |
“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
| A.奖励农民,压缩农业产量 | B.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
| C.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 | D.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 |
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
| A.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 | B.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
| C.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
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
| 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
| 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
| 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 |
| D.提倡超前前费,反对勤俭节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