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天相说道:“中国历史五千多年以来,所有改朝换代、革命成功,或是王朝的建立者,没有一位是状元出身的,甚至于有的还是落第秀才。请问,这是不是一个科举制度的笑话?”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
| A.考试内容单调乏味 | B.考生知识局限 |
| C.选用人才文化素养低 | D.选用人才主要为统治者服务 |
1912年,记者黄远生说:“雄才大略之袁公,四通八达,绰绰乎游刃有余。受任未及期年,而大权一一在握,《约法》上之所谓种种限制不足以羁勒袁公,犹之吾国小说家所言习遁甲术者,虽身受缚勒,而先生指天画地,念念有词,周身绳索蜿蜒尽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袁世凯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
| B.《临时约法》没有达到目的 |
| C.袁世凯上台具有历史必然性 |
| D.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 |
清政府“预备立宪”期间批准的《各省咨议局章程及议员选举章程》规定,咨议局“钦遵谕旨,为各省采取舆论之地”。而主导各省咨议局的立宪党人则认为“咨议局为决议机关,与督抚立于对等地位”。二者的分歧反映了
| A.统治者革命与改良之争 |
| B.资产阶级内部的政体之争 |
| C.咨议局职权大小之争 |
|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 |
《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中叙述了这样的场景:“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乱刀拿下。还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结果一家八口全部被杀。”这反映了义和团
| A.滥杀无辜百姓 | B.盲目排斥洋货 |
| C.极端排外情结 | D.维护传统社会 |
当初次起义(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人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也。惟 口 口 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孙中山《建国方略》)“ 口 口”处应填
| A.甲午 | B.戊戌 | C.庚子 | D.辛亥 |
“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并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与外国平等来往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资政新篇》的这些改革建议,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这说明
| A.这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 |
|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农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
| C.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
| D.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近代先进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