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珠江、淮河流域有关数据对比表。读表回答小题。
流域 |
流域面积 /×104 km2 |
多年平均降水量/mm |
径流总量 /×108m3 |
水库库容与径流总量的比值*/% |
水资源利用率*/% |
珠江流域 |
45 |
1 470 |
3 338 |
12.3 |
18.5 |
淮河流域 |
27 |
920 |
622 |
63.3 |
59.4 |
注:标*的为2005年的数据。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远高于珠江流域的主要原因是( )
A.淮河流域面积小 |
B.珠江流域年降水量大 |
C.珠江流域径流总量大 |
D.淮河流域的水库库容与径流总量的比值大 |
珠江、淮河流域的耕地面积分别约为480万公顷和1 200万公顷。若两流域单位面积耕地的农业污染量相当,根据耕地面积和径流总量的对比关系,淮河受农业污染的程度约为珠江的多少倍( )
A.2.5 | B.5.4 |
C.13.4 | D.3.2 |
下列三地的农业生产与所给的主要区位因素搭配正确的是
①河西走廊的粮棉生产②海南岛的天然橡胶种植③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A.①—甲②—乙③—丙 | B.①—乙②—甲③—丙 |
C.①—丙②—甲③—乙 | D.①—丙②—乙③—甲 |
下图为“世界甲、乙、丙三地基本农业资料比较图”,读图回答题。与图示资料相符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乙——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
B.甲——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
C.丙——亚洲季风水田农业 |
D.甲——我国城郊乳畜业 |
下列属于丙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的是
A.地广人稀,土壤肥沃 |
B.多汁牧草分布和市场广阔 |
C.常年高温少雨的气候 |
D.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
读“世界部分区域行政区划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区域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读图回答题。图中阴影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农产品为
A.茶叶 | B.玉米 |
C.稻米 | D.天然橡胶 |
图中甲国发展种植业的优越区位条件是
①平原面积广,土壤肥沃②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③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④农业机械化水平高⑤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⑥农业劳动力充足
A.①③④ | B.①③⑥ |
C.②④⑤ | D.②⑤⑥ |
读 “澳大利亚农业分布图”,回答问题。图中阴影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 B.大牧场放牧业 |
C.水稻种植业 | D.现代混合农业 |
关于图中阴影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 |
B.牧羊业与水稻种植混合经营 |
C.种植与放牧交替利用土地,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
D.农民春季忙于播种,夏季忙于放牧 |
东山镇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的太湖之滨,西部山丘绵延,东部地形平坦直抵湖畔。自古为鱼米之乡。山麓和山坡分别是茶园和果园。这里出产的名茶是碧螺春,这里的果园盛产橘子、枇杷、杨梅和白果。读东山镇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题。结合上文并读图3,东山的土地利用方式自西向东依次为:
A.①果园②稻田③茶园④淡水养殖 |
B.①果园②茶园③稻田④淡水养殖 |
C.①茶园②稻田③果园④淡水养殖 |
D.①茶园②果园③稻田④淡水养殖 |
由上述资料判断,下列不是东山镇农业发展趋势的是:
A.发展生态农业 |
B.发展适应市场的农产品 |
C.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 |
D.增加农业就业人口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