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I.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将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
B.用镊子取出白磷并置于水中切割
C.把氯酸钾制氧气后的残渣倒入垃圾桶
D.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先加热再通氢气

E.把烧碱溶液放在带磨口塞的玻璃瓶中
F.把新制氯水放在无色玻璃瓶中
G.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鉴别NO2和溴蒸气
II.回忆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加热NH4Cl和Ca(OH)2制取NH3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气体能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__________(填选项编号)。
a.NH3    b.NO    c.NO2              d.H2         e.CO2
(3)为何不用加热NH4Cl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检验氨气已收集满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氨的合成是最重要的化工生产之一,工业上合成氨用的H2有多种制取的方法。用天然气跟水蒸气反应:CH4(g)+H2O(g)CO(g)+3H2(g)。已知有关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则此制取H2反应的ΔH=____________。

(2)已知通常状况下,每充分燃烧1gCO并恢复到原状态,会释放10KJ的热量。请写出表示CO燃烧热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3)一种甲烷燃料电池是采用铂或碳化钨作为电极催化剂,在稀硫酸电解液中直接通入甲烷,同时向一个电极通入空气。此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右图装置可以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

①若X为碳棒,为减缓铁的腐蚀,开关K应置于 处。
假设海水中只有NaCl溶质,写出此时总离子反应方程式:
②若X为锌,开关K置于M处,该电化学防护法称为 。写出铁电极处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

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选用酚酞作指示剂。请填写下列空白:
(1)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标准盐酸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的结果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2)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____________。
A. 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 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3) 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滴定次数
待测溶液NaOH的
体积/mL
标准盐酸溶液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1
25.00
0.00
26.11
2
25.00
1.56
30.30
3
25.00
0.22
26.31

若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00 mol·L-1,则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 mol·L-1

常温下,将0.01 mol CH3COONa 和0.002 molHCl溶于水,形成1L混合溶液:
(1)该溶液中存在三个平衡体系,用电离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表示①和②:


③CH3COOHCHCOO-+H+
(2)溶液中共有 种不同的粒子(指分子和离子),在这些粒子中,浓度为0.01 mol/L的是 ,浓度为0.002 mol/L的是
(3)在上述溶液中,存在的两个守恒关系是:
①物料守恒,C(CH3COO-)+C(CH3COOH)= mol/L;
②电荷守恒,即:

物质在水中可能存在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和沉淀的溶解平衡。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NaHCO3溶液中共存在7种微粒,它们是Na+、HCO3-、H+、CO32-、H2O、 。(填写微粒符号)
(2)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六种溶液①NH4NO3、②NaCl、③NaClO、④H2SO4、⑤NaOH、⑥CH3COONa,pH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 。(填写溶液的序号)
(3)常温时,AlCl3的水溶液呈 (填“酸”、“中”、“碱”)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把AlCl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
(4)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 :①NH4Cl、② (NH4)2SO4、 ③NH3·H2O ④ (NH4)2CO3、⑤ NH4HSO4。溶液中c(NH4+)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填写溶液的序号)

下图所示水槽中的试管内有一枚铁钉(含少量的炭),放置数天后观察:

(1)若试管内液面上升,则铁钉发生了 腐蚀,
正极反应式为
(2)若试管内的液面下降,则铁钉发生了 腐蚀,
负极反应式为 ,正极反应式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