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可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1)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Ⅰ.40 ℃时,乙和丙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
Ⅱ.20 ℃时,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加入等质量的对应固体,并升温至50 ℃。请填表:
烧杯中的溶质 |
烧杯中固体的变化 |
甲 |
|
乙 |
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 |
丙 |
|
(2)Ⅰ.打开可乐瓶,逸出大量气体,由此可见,压强越小,CO2的溶解度越______,若要加大二氧化碳溶解的量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 ℃,则t2对应的温度___________(填序号)。
a.大于40 ℃ b.小于40 ℃ c.无法确定
【2014年四川省内江市】如图是固体物质M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已知A、B、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t,10)、B(t,15)、C(t,5).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A点表示的化学意义是 .
(2)t℃下,欲使C点对应溶液转变成为A点对应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 (任答一点即可).
【2014年四川省南充市】根据如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物质序号).
(2)t2℃时,30gA物质投入到50g水中所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三种溶液溶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序号).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温度为 时,a与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在三物质中, 物质(填序号)的溶解能力受温度影响最大。
(2)t2℃时,35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_________g;
(3)t2℃时,用100g水与一定质量a物质恰好配成饱和溶液。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 g。
(4)在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_。
溶解度可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t1℃,甲物质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乙物质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填“<”“=”“>”之一);
②t1℃时,将30g乙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
③t2℃时,取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的为 ,原因是____________。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图回答问题:
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 (填“甲”或“乙”)。
3)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 。
4)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B、C、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
②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