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法德关系大事年表
1806年 拿破仑重创第四次反法同盟的急先锋普鲁士军队 |
1940年6月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进攻法国,法国贝当政府投降 |
1813年 莱比锡大会战,拿破仑战败 |
1951年4月 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
1815年 滑铁卢战役,法军再次战败 |
1958年 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
1870年 色当战役,法军大败 |
1967年 三个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 |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德之间进行了一系列会战,最终德国战败 |
1992年 《欧洲联盟条约》签订 |
1919年 《凡和赛和约》签订,德国被宰割 |
1993年 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
1939年 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
|
(1)根据大事年表的历史事件,分析法德各个时期的关系对国际格局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德国的认罪态度使得法德两国能够捐弃前嫌,使法国抛弃以前对德国“侵略成性”的成见,把德国作为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德国则依靠自己的诚意,消除了笼罩在法国及所有欧洲人心头的阴云。——刘作奎、张伟《德法化解百年恩仇》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成法德关系在20世纪50年代实现和解的主要因素。
材料三 现在的中日关系远比当时的法德关系复杂,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民族感情和舆论氛围都还是相对脆弱。两国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存在尚待克服的障碍和藩篱,无法期望一朝一夕达到完全的政治信任。——吴怀中《中日战略互惠需战略互信》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日关系相比法德关系的发展存在怎样的差异。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法德关系的和解给中日关系发展提供怎样的启迪。
水是生命之源,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远古时代,长江、黄河流域就是我国先民聚族而居、繁衍生息的地方;在漫长的农业文明时期,防洪治水、农田灌溉和舟楫航运的进步与创新,也始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请按前述四个方面分别举出我国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的若干史实。
《墨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纟參,此其分事也。”上述材料描述的生产方式出现于何时?农民“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的主要动力是什么?这种生产方式为什么能够在封建社会长期占统治地位?
观察下列图片,请完成:
图1 图2 图3 图4
(1)判断4幅图中货币出现的年代。
(2)结合所学内容,说明图2货币出现的积极作用。
(3)图4货币的名称是什么?它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纨绮秀……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汉书·地理志》
材料二:“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材料三:“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四:“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请完成:
(1)材料一中的“衣履天下”的纺织业原料是什么?材料二中纺织业原料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纺织业原料变化的原因。
(2)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在经营方式上的区别,并分析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阅读以下材料:
图一
图二 北宋东京城市布局
图三 清明上河图(局部)
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石渠宝笈三编》
请回答:
(1)说明图一所示城市的名称及所处时代。
(2)从图二、三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一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