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春季,在德国发生可怕的“溶血性肠炎”事件,多人因此而死亡,引起这种疾病的元凶是发生变异的大肠杆菌。下列关于大肠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没有线粒体、核糖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
B.细胞中具有拟核,核内有染色质 |
C.构成细胞壁的物质与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不同,不含纤维素 |
D.大肠杆菌的DNA呈线形 |
下图表示在采用不同网目(网眼直径)和不同捕捞强度时对大西洋鳕鱼捕获量的影响。下列相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调查鳕鱼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 |
B.持久保持捕捞强度2会导致鳕鱼的种群数量不断减小 |
C.保持捕捞强度1同时用大网目捕鱼更有利于保持鱼群的持续发展 |
D.保持捕捞强度2同时用中网目捕鱼使鱼群的年龄组成更接近稳定型 |
洋葱是二倍体植物,体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某同学用低温诱导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获得成功。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加倍过程会使细胞出现不完整的细胞周期 |
B.低温诱导细胞染色体加倍时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
C.分生区同时存在染色体数为8、16、32、64的细胞 |
D.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
下列有关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B细胞受刺激后释放淋巴因子的同时迅速分裂形成浆细胞 |
B.浆细胞与记忆B细胞相比前者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更发达 |
C.病毒侵入细胞后B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 |
D.同种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 |
下列生理过程能在生物膜上发生的是
A.肽链的生物合成 | B.抗原—抗体的结合 |
C.遗传信息的转录 | D.细胞中生成还原氢 |
为了研究果蝇眼色和翅形的遗传规律,科研工作者以紫眼卷翅、赤眼卷翅、赤眼长翅(野生型)三个不同品系的果蝇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请分析回答:
(1)无论正交反交,实验一和实验二F1卷翅个体中,雌雄比例接近1:1,说明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紫眼卷翅和赤眼卷翅个体均为。控制果蝇眼色和翅形的2对基因的传递符合定律。
(2)研究者在解释以上果蝇翅形的遗传现象时提出,卷翅基因具有致死效应,并设计了转基因实验进行验证。
① 提取卷翅品系个体DNA:利用DNA和蛋白质等成分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不同,使DNA与其他物质分离;为了进一步提纯和析出DNA,可用处理含DNA的滤液。获得较纯净的DNA样品后,应用PCR技术扩增含卷翅基因的DNA片段。
②重组和导入基因:将上述扩增片段与病毒重组,导入赤眼长翅品系果蝇的受精卵。其中病毒的作用是,以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是因为。
③体外培养受精卵至成虫,选择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雌雄果蝇交配。若以上假设成立,则后代卷翅与长翅的比例为________。
(3)另一些研究者在解释以上果蝇翅形的遗传现象时提出,紫眼卷翅品系和赤眼卷翅品系果蝇在卷翅基因(B)所在染色体上存在隐性致死基因(d),该基因纯合致死。
① 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d基因的存在(能,不能)解释F2卷翅与长翅的数量比。
②在进一步研究中,研究者又提出,紫眼卷翅品系和赤眼卷翅品系隐性致死基因不同(分别用d1和d2表示),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其中d1d1和d2d2致死,d1d2不致死。d1和d2 (属于,不属于)等位基因,理由是。③ 若以上假设成立,则紫眼卷翅品系和赤眼卷翅品系杂交,后代卷翅与长翅的比例为________。